“我遇到的国内理财经理基本上都是做销售的,没有职业技能从低到高的发展通道,只有销售业绩的差异。”唐敏告诉记者。他曾在国外做过四年的理财师,曾是某外资行的高级理财咨询经理。“既然是销售,那就只管把客户拉进来,有问题就跳槽,把问题留给后来人。
而在国外,很多理财顾问是自由职业者。”
在国内理财市场上,基本看不到跟随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独立第三方理财顾问。有的只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中年轻有为,又急功近利的、被称为“理财经理”的销售人员。他们拿着金融机构的薪水,却声称要替投资者赚钱。
理财经验零要求 “在国内,多数理财经理是只有1到2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他们没有投资经验,急功近利只管销售产品,而且国内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又太少。”唐敏说。
他介绍,在国外,理财师的年龄通常在35岁到40岁之间,有很长的投资理财经历,并且理财顾问很多是代代相传的自由职业者。“国外有非常严格的法律规定,比如理财顾问每年要接受60个小时的培训,如果做不到就会被取消执照。理财顾问的说法、建议如果有问题,客户会进行投诉,确有不当的,要接受非常重的罚金,所以没人敢冒险欺诈客户。”
唐敏在外资行干了一年半高级理财咨询经理后辞职了。因为他在国外已有的四年理财师经验并不适合国内。“当我希望知道客户真实、详细的财务情况和问题时,他们不愿意告诉我;当我阻止客户购买某款不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时,银行也不允许我这么做。”
只要能完成销售指标,在国内就能做银行理财经理,而投资理财经验并不重要。
目前在某大型国有银行工作的小徐曾在两家外资银行做过理财经理。他介绍,不论中外资银行,从社会招聘理财经理都分“明招”和“暗招”两种。所谓明招就是招聘广告上差不多一样的内容,例如必须有几年工作经验,有中级以上职称等等。“暗招”就是在面试的时候会比较直接地告诉你,每个月要完成多少多少存款指标,试用期三个月,完不成就走人。
不同的是,中资行进行社会招聘的时候不多,因为内部员工众多,中资行会通过轮岗、转岗等产生一些理财经理,销售指标也不会很重,即便完不成也不一定下岗。外资行就更加直接:看重销售指标,甚至只要有客户资源,销售业绩好,对理财经理的学历也并不计较。
认证而非教育 虽然理财经验并不重要,但理财经理必须要通过各种培训和认证。
于平的名片上赫然印着AFP(金融理财师)。有了这个认证,客户的认可度提高了不少。到目前于平在外资行任“贵宾理财经理”不过半年多。“通过了考试银行会给报销考试费用的,通不过就自己买单。”于平不愿意多说。
而在某股份制银行干了一年多理财经理的王小姐至今还没通过AFP考试。“我们银行每年会聘请一些人来给我们上课,然后参加AFP考试。通过了再考CFP(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过了最好,但也不会给加工资。最主要的是我们得参加银行自己组织的很多培训和考试。这些考试通不过是不能做理财经理的。但这些培训和考试都是银行合规方面的内容。”
目前,国内理财市场上对理财师的认证可谓五花八门。上海市金融工会和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推出了“上海市金融理财师(中级)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考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开展助理理财规划师和理财规划师认证工作;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也有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的AFP和CFP资格认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目前参与组建理财师标准协会的机构不是非盈利组织,而且带有强烈官方组织色彩。组织者看到的是垄断培训、认证所带来的超额收益。所以利益之争一直存在于各职权部门之间。“只有认证没有教育”是我国理财师培养方面的现状。
系统工程 唐敏告诉记者,理财的概念是随着2005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被带入国内的。所以目前的问题在所难免。目前国内理财市场上最严重的问题是,理财经理自己没有投资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通过怎样的认证都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理财师。”
理财是一门综合性的财富管理艺术,唐敏将其称为“金融医生”。就是要针对不同客户的财务情况开出不同的投资“药方”,包括消费决策、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等四个方面,比如子女教育、退休养老和买房、买车等等,在理财投资组合方面则涉及股票、基金、保险、债券、存款、黄金、外汇以及期货等等,还要懂得法律和税收制度。
作为理财师成长的必备条件,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是至关重要的。而我国理财经理基本上都是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职员,理财经理为客户提供的理财服务是免费的,这使理财经理给客户的投资建议很难公正和独立。他们更看重的是如何多卖产品拿到更多提成。
“此外,国内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备,金融市场、金融产品还不够发达。可以说,理财师的培养和成长是个系统工程,急不得的。”唐敏认为。
(责任编辑:王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