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期货冯伟民
这是一篇关于投资、理财心得的好文章。当然,对于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对作者的做法可能会有两点不同看法。
一是这样做只看到辛苦赚钱了,只看到节俭理财,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不懂得享受,不会消费,光攒钱有什么用了?其实这点应该说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看法,很难说谁好谁坏。
在今天全球金融危机并引发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作者的这种做法就显示出优越性了。毕竟过度消费很难持久,更不要说像前几年美国家庭一样,不以收入而是以资产价格的膨胀来确定开支,这样的消费完全依赖社会投机的吹泡泡,能坚挺多久呢?
另外一点不同的看法就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好的,比如他在1991年就已经有6万元,而且成功的赶上了“认购证”和“原始股”的时机,所以获得了比较好的财富积累。的确,作者赶上了好时机。今天和以前相比,中国各行各业竞争都越来越充分,看起来能快速致富的机会很少,因为已经被人们充分挖掘。但是即使这样,作者比同时代的人还是更好的把握了机会,并且谨慎的行走到了今天。所以,他的经历和总结的经验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看一下作者的经历,有三个因素是最为关键的。第一就是持家理财,口挪肚攒,凭着勤劳和节俭,在1991年前后有了6万元存款。作者没有说自己的工资收入和怎么攒下来的,但是从他自己“从为人所不屑的理财习惯中获利”这样的表述,可以看出,应该是比较节省的。对于今天的年轻人看来,可能就是守财奴。但也正是由于攒下来6万,才能为以后的投资道路奠定了资本,所以说万事开头难。老想着快乐消费却不知道经济有冷暖,或者有获得更多物质的美好愿望,但是却总是发愁到哪里去找到第一桶金,我们不妨看看别人是如何完成艰苦攒钱的。
之后就是抓住了两次机会:“认购证”和“原始股”。关于这方面的传奇故事已经很多了,但是真正经历过的人也不是都能像作者一样把握住机会的。比如“我握着10张纸片儿岿然不动。直到以每张450元的价出手,变现4500元”。再比如“很快传出改厂转制的消息,由国营变股份制,引起购股人的大恐慌。我托人买了1000股,在大家纷纷抛甩时,攒劲儿再次起作用,依旧岿然不动”。这两次成功的投资奠定了作者的财富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攒劲儿再次起作用,攒到佳境财自来呀!细细总结的话,主要还是作者身处大好时代,勤于思考和总结,能不跟随普通大众思维而动,抓住机会不放松。
在作者总结的几条经验中,前两条经验还是很实用并合适普通百姓投资和理财的。比如第一条做好收支记录,也就是做好账本。而这个账本不是简单的收支流水账,而是一个档案,包括收入情况、净资产、花销及负债情况。这个账本一旦建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一定要把它记到底。个人认为这个说得比较到位。因为普通百姓大部分的特点是对自己有多少财产有数,但是每月动态开销没有数。对某个时间段的家庭账目有数,时间一长又没有数了。所以投资也好,理财也好,需要先知道自己的家底。家底还包括动态的开销。能记在脑子里最好,记不住的话还是要记在账本上,这样就像股票投资做好交易记录一样,一方面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动态财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事后看一下总结不足。
第二条是小投资积财。作者认为跟一辈子记账一样,小投资积财也是一辈子的事。投资时间越长,储蓄和投资带来的利润更是显而易见。这一条可能80年代后的年轻人不以为然。没有关系,也许你不认同收入都攒起来不消费的观念,但有时候可以把一些盲目消费和不必要的消费省下来,存起来或者定投基金、买保险,积少成多,也许有一天它会给你带来意外惊喜。
而对于股民来说,墨非法则的第二个关键点告诉我们,要顺势而变,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选择不同的理财策略。作者认为投资不能主动把握市场节奏,明确每一步动作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采取的对策,也就是没想好下步怎么做时,干万别出手,哪怕是小钱。这个观点比较合适现在的市场环境。因为目前是下跌的熊市而不是激情的牛市,所以不做不会带来损失,做的话,没有把握时,错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千万不要想着前期亏了多少要抓住机会补回来,真正能补回来的机会只有等市场完全转好时。对普通百姓来说,花点时间琢磨琢磨,努力形成投资的思维,养成理财的习惯,对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责任编辑:范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