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报道 两个月内央行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利率,且此次大幅降息,使得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3.6%直接降至2.52%,逼近寿险保单2.5%的预定利率上限,即寿险保单最低负债成本。
业内预期,对于逾80%投资资产投向定期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保险业而言,持续降息意味着存款利息收入下降和债券投资到期收益走低,保险利差将进一步收窄,甚至可能出现“利差损”(保险资金投资运行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
寿险保单保底利率下调难
“‘利差损’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业务结构不合理和资产负债不匹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称。
“寿险公司存在三个因素受损于降息周期。”平安证券首席研究员邵子钦认为,首先已有保单的再投资收益率会下降,其次新增保单的价格上升,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最后,保单成本较投资收益下降速度慢,因此会产生时间性差异。
高盛集团近日就保险行业所做的分析报告称,10年期国债收益已从今年中期的4.5%至4.6%降至目前近3%,在央行持续降息的背景下,加之投资者基于当前投资环境更倾向于低风险偏好而加大债券类投资,债券投资收益还将进一步走低。
而由于竞争的激烈和持续存在,保险企业为维持其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未必会以同样速度下调寿险保单保底利率,因此高盛报告认为,在降息情况下,“保险业投资收益要比融资成本降得更快”。
在寿险公司起步阶段,业务结构以返还型个人寿险业务、团体寿险业务为主,保单预定利率单一与银行利率进行比较,忽视其长期性和复利计算特征,在厘定固定利率产品的相关费率时,企业未预期到未来利率会大幅调整,造成寿险行业随银行利率波动而被动调整产品预订利率的局面。
目前新型寿险产品主要包括分红型、万能型寿险产品及投连险产品,除投连险投资风险完全由投保人自行承担外,一定程度上规避利率波动风险的万能险,其结算利率厘定在竞争环境中同样出现“上行容易下行难”的特点。
“一是寿险产品理性回归保障性功能,其次稳步推行费率市场化改革,这是有效抵御利率风险的重要措施。”郝演苏称。
另一个结构性难题则是资产负债匹配问题。在资本市场行情火爆时期,诸多险企应消费需求变化相继推出以高收益为卖点的理财型产品,企业产品策略和经营策略往往服从于“扩大管理资产规模”的动因,而与高利率水平相对应的投资资产未必获得有效配置,一直以来相对狭窄的投资渠道限制了保险资金增值能力,使投资收益无法支持保单预定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