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搜狐理财频道(https://money.sohu.com/) 查看更多投资理财资讯 >>>
金融危机已经开始波及实体经济,由它引发的减员、降薪、倒闭、失业潮正在剥夺一些中国劳动者的“饭碗”。
减员寒冬来临:一名证券经纪人的经历
减员寒冬来临
10月15日,位于东莞的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团(下称“合俊”)倒闭,近7000名员工面临失去工作的境地。合俊的倒掉,只是珠三角无数倒掉的制造企业之一。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显然,合俊等低端“中国制造”殊途同归的命运,只是碰巧搭上了金融危机的错车。制造业的危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失衡以及之后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
与制造业相似的是房地产业。肇因于固定资产投资高企的房地产业,在中央救市的条件下能否独善其身,目前有待观察。
中国经济急需一次从投资、出口拉动向高附加值的创新型出口和内需拉动的转型。谋求内外经济失困中转型的重点,不在加大凯恩斯主义式的调控,而在政府须从深刻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定位中抽身,回归服务型政府的本色。
只有增加每一个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加每一社会成员的福利,中国经济才能最终增加其消费能力与总体需求,从而培育内需拉动的真正动力,并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熬冬
大洋彼岸的金融风暴所造成的冬天有多长?温度有多低?同中国的关系有多大?——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 本刊记者 杨龙/杨正莲(发自北京 广州 东莞 深圳)
金融飓风从美国席卷而来。中国这次所感受到的,也许不再是“蝴蝶”扇动的翅膀。
从金融企业、IT企业受资金约束被迫做出减薪减员调整开始,到其他与资金关联度密切的行业出现严峻的局面,直至房地产中介大量关闭、珠三角众多出口导向性的企业工人不得不重新开始寻找工作,这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必然吗?答案或许并不如此。
金融证券业变相减员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首先感受到瑟瑟寒意的,是中国的金融企业。
一个月来,国信证券深圳某营业部职工林晓丹的唯一工作,是窝在家里背证券类书籍。一本放在床边的《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书角已经被她翻变了形。
放在书桌上的四本书背不完,林晓丹又得回去做服装店导购。这是她两年前进入国信证券做客户经理之前的旧身份。
林晓丹来不及回味在股市风生水起的日子里,她曾有多么风光。即使当她回答不出客户提出的专业问题之时,她也能从所开客户的交易量得到不菲的佣金。好日子从去年8月开始彻底结束。不再有排着队等着开户的顾客,甚至,几乎没有客户主动来咨询。林晓丹不得不走出银行网点沿街向路人发放证券公司的宣传单。即使这样,林晓丹依然业绩平平。今年9月,林晓丹开出了有效户头为1个的最低成绩。
“以前做导购的时候护肤品用玉兰油,后来做了客户经理就用兰寇,现在,我又要用玉兰油了。”林晓丹这样形容她的工资涨跌。
国庆前,人事部门授意林晓丹不用再来上班,请病假在家看书。
原因在于一本黑色封皮的证书。
2008年4月23日出台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证券经纪人应当具有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不过,林晓丹则不用再回到单位。
4月底出台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似乎成为中国证券商们合理减员的契机,一位证券业内人士透露,当前中国证券业从业人员有120余万左右,但只有20万人持有证券经纪人执照。这无疑将使一大半现有证券从业人员,陷于被动的裁员境地。
“现在我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减薪,而是失业。不是我不愿意坚持了。”10月15日的考试,林晓丹的试卷上有很多回答不出来的空白,她开始担心自己的前途。
她开始感觉到,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经切切实实地从大洋彼岸转嫁到了自己身上。
林晓丹不是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一个个例。其实,在一路狂跌的中国证券市场上,林的证券同事们薪资已经不足一年前的一半。新华社一则消息报道表明,上半年上市券商发放职工薪酬近32亿元,较去年上半年下降近一成,部分券商员工薪酬缩水幅度超过60%。美国金融风暴来袭,只是加剧了这个行业的严峻形势而已。
10月15日,市场中传出中金公司裁员1/6、中信证券降薪20%的消息,两大公司管理层极力否认。国信证券并没有传出裁员的消息,但当初与林晓丹一同进来的业务经理,已经走掉了三分之一。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到的多位证券公司业务经理均表示,现在每月只能拿1500元的基本工资。而去年各类证券投资顾问以及证券业务人员去年的平均工资为6391元和6311元。
“次贷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之后对需求的影响比较大,直接结果是大量金融公司破产,这个时期对金融行业的失业影响比较大。” 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金融危机对于失业的影响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说,“美国的金融海啸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本行业的裁员失业,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