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演变,影响蔓延至实体经济,商品市场需求受到抑制。金融危机对商品市场的影响由流通性向供需形势转变,商品市场长期走势前景暗淡。国内市场受国际走势拖累,连续暴跌。而随着秋粮陆续上市,由于农产品价格连续下挫,为避免谷贱伤农,国家正式出台托市收购政策,力挺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价格,为国内农产品市场带来变数。
对于小麦而言,无论是从庞大的收储数量还是大幅提高的收储价格来说,都使得小麦市场基本处于国家政策的庇护中,价格中期趋稳。而对于玉米市场,由于收储数量较去年增加不多,同时增加100元的1500元/吨收储价与小麦增加220元的水平相差很大,无法逆转2008/2009年度国内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不利格局,因此收储政策影响有限。大豆市场方面,虽然与小麦和玉米相比,此次大豆收储为数年来首次,同时也是中央储备而非临时储备,但由于国内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70%,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很强,来自国际市场的利空影响限制市场反弹空间。目前国际市场下跌走势仍无企稳迹象,国内市场走势也难乐观。不过,由于国家的托市政策短期刺激了农民的卖粮心理价位,造成产区和期货价格严重倒挂,901合约套保压力较小,而905合约则成为进口套保重灾区,从而导致近远月合约走势出现分化。
经济环境的恶劣,使得我们难以判断市场最终是以L型还是U型走势继续演化,但国内市场短期的事实价格双轨制特点,使得品种分化、合约分化成为目前农产品市场的特点,相应的也生出结构性投资机会。
具体而言,小麦市场缺乏操作价值,玉米市场中期难言乐观,而大豆在这三个品种当中是唯一一个已经跌破种植成本(以连豆905合约计算)的,成本的跌破在目前的金属市场已经见怪不怪,但农产品市场与金属市场不同,由于作为一年一季作物,因此其对于价格的敏感性可以较快的通过下一年度的种植意向反映出来,从而使得农产品市场具有更强的周期性特点。
我们不敢妄言大豆市场的底部已在眼前,但至少可说底部已逼近。当然,所谓一日顶千日底,在这一过程中的走势将相当复杂反复。但复杂和反复,同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结构性的投资机会,比如说“买近卖远”的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