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20日说,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6.7%,农村上涨7.7%。
新华社记者 朱立毅 雷敏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总体良好
李晓超当天在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面对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振荡多变的不利影响,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良好。
前三季度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21800亿元,增长4.5%,加快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1117亿元,增长10.5%,回落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8714亿元,增长10.3%,回落2.4个百分点。
推动因素
投资增长拉动明显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国内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城乡消费均较快增长;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0%,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2.8%、30.2%和24.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21.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7%、35.4%和29.5%,中西部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期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同比增长22.0%(9月份增长23.2%),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65亿元,增长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4721亿元,增长20.6%。
期间,我国进出口总额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0741亿美元,增长22.3%,回落4.8个百分点;进口额8931亿美元,增长29.0%,加快9.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1810亿美元,同比减少47亿美元。
CPI数据
前三季上涨7.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20日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6.7%,农村上涨7.7%。
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推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CPI涨幅一路走高,今年2月份达到8.7%的顶峰,创1997年来新高。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见效,CPI同比涨幅从今年5月份开始逐月回落,其中9月份为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李晓超在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分类别看,前三季度食品价格上涨17.3%,居住价格上涨7.0%,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6.9%(9月份上涨5.3%),涨幅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3%(9月份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4%(9月份上涨14.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5%(9月份上涨3.5%),涨幅比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
股市反应
数据出台,刺激A股“满堂红”
金报讯(记者 周阳)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些经济数据。这些数据的出台刺激了A股出现“满堂红”。
昨日,两市开盘后呈现低开低走之势,沪指盘中还失守了1900点,最低只有1890.92点,但随着10点多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两市开始出现止跌现象。随着下午A股突然出现放量拉升,截止收盘,沪指报1974.01点涨43.35点或2.25%;震幅超过了4%,两市下跌个股还不到百家,近1600只股票上涨。
“前三季度GDP同比上涨9.9%,9月CPI上涨4.9%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中国还能坚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实在是不容易。”方正证券宁波镇明路营业部投资经理高劲松向记者表示。他认为货币政策将会放松,资金面将会宽松。
“前三季度GDP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现在的减速是增大了‘硬着陆’的风险。三季度的增长率已经明显低于9.8%的潜在增长率。”申银万国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说,他认为,投资可关注下面三方面措施:一是再度出台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银根放松措施;二是进一步减税,包括降低个人和企业税负,提高其购买力;三是增支,通过对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补贴等,加大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还有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
市民感受
肉便宜了,菜篮子不难拎了
金报讯(记者 彭莹)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份CPI上涨4.6%。在今年上半年看惯了8%、7%数据的当家主妇们不由得会心一笑———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确实有所降低,家里买菜的支出稍微少了些。
“很久没到菜场买菜了,上周末去买菜,没想到猪肉的价格便宜了一元多。”偶尔才下厨的吴小姐因为工作忙,平均一周去一次菜场。昨日,她兴奋地发现每公斤瘦肉的价格比上个月便宜了2元~3元钱。
“儿子中午回家吃饭时还说CPI低了呢,问我有无觉得物价降低。我的感觉是吃喝这一块的支出现在比较稳定。”今年6月份以来,家庭主妇张兰开始进行了简单的记账,每天的买菜钱都记在本子上。“我翻了一下,6月份菜场买菜、逛超市的所有支出在1930元左右。7月份支出大致相当,也是在1900多元,到9月份的时候,支出在1840元左右,一个月毛估估能省下五六十元钱。”张兰坦言:“最主要的是心里踏实了。”
记者另外从宁波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了解到,10月份以来,粮油批发价格基本平稳。集市成品粮价格也基本平稳,10月8日,中心农贸市场早籼米零售价格为1.42元/500克,晚籼米价格为1.61元/500克,粳米价格为1.81元/500克。食用油零售价格方面,10月8日,中心农贸市场5升装花生油价格为129.00元,散装菜籽油和豆油价格均为6.00元/500克。
经济观察
“保增长”
成调控最主要任务
国家统计局20日公布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在世界经济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9%,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从持续升温状态转入降温状态,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10.6%降到三季度的9.0%,既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
“‘防过热’是过去五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点,当前经济从升温到降温,是政策累积效果的体现,因此经济的适度回调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一致的。”张立群说。
今年以来,中国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产生了冲击。而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加深,以至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减速,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
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明显放缓。特别是自5月份以来,CPI涨幅逐月降低,9月份同比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这是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实施的结果,也与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价格的措施有关,同时国际价格涨幅回落也是不小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对CPI上涨还不能掉以轻心。不过,不容置疑的是,中国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通货膨胀已有所克服的情况下,现在主要应该保经济增长,让其回落趋势得到控制。”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
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四季度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针对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趋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调控政策。虽然效果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充分显现,但只要政策调整不断保持下去,明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张立群说。
新华社记者 周英峰 刘铮 江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