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渐蔓延至零售金融领域。近日,包括雷曼兄弟迷你债券、美林联赢票据以及AIG保单在全球引发民众抗议;9月24日,又有3家港澳银行爆发挤兑事件……那么,内地居民在外资银行存款或理财产品是否安全呢?
外资银行存款稳健度高
风险等级:★☆☆☆☆
事件回放:近日,“挤兑风潮”相继在香港东亚银行和澳门国际银行、永亨银行上演。
风险分析:港澳银行“挤兑风潮”虽未波及内地,但有不少读者来电询问其在外资银行的存款是否安全?事实上,在华吸收100万以下人民币存款的外资银行,均为在内地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接受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督,受海外金融动荡的影响相当小。以事件中心的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为例,其本身并不持有雷曼或两房相关债券,资本充足率高达14%,资产的流动性也十分良好。中国银监会负责监管外资银行的官员也在前天明确表示: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内地经营稳健,目前基本面良好。
退一万步讲,假设外资银行在海外的母行出现破产,客户在其中国法人银行的存款是否安全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根据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管理条例,目前获准经营零售金融业务的中国境内外资法人银行,与其海外母行和境内保留分行间均建有防火墙,并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系统、风险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即使海外母行倒闭,境外债权人也仅能追偿银行的资本金,内地客户的存款依然是安全的。
当然,在外资银行存款也并非全无风险。如果内地客户的存款属于外资银行的境外支行或境内保留分行,则一旦出现倒闭事件,有可能遭受损,但一般会获得一定补偿。例如,根据香港银行法规,如果一家持牌银行倒闭,导致储户失去存款,每位储户将可得到最高10万港元的赔偿。
QDII产品违约风险加大
风险等级:★★☆☆☆
事件回放:雷曼兄弟的“猝死”,可能让5万香港投资者的127亿港元投资血本无归。香港金融管理局目前共接到1758宗有关雷曼兄弟迷你债券的投诉,涉及20家银行其中,50%的客户投资额在11-50万港元之间,30%的客户投资额为51-100万港元,500万以上的客户也占2%。中国台湾、新加坡和印尼也有不少人购买了雷曼的相关产品。
风险分析: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雷曼兄弟旗下子公司PIF发行的迷你债券,再筹集到足够资金后,便购入担保债务凭证(CDO),以汇丰美国银行为受托人,并以此发行了一个信用违约掉期(CDS),和8家金融机构的信贷挂钩。如果这些机构出现破产,PIF便以手上CDO换取破产机构相关的债券。虽然看似环环紧扣,一丝不苟,但现在的问题却恰恰出在雷曼兄弟即发行人本身,这是投资人始料未及的。目前,汇丰美国银行作为受托人会根据条款接管资产,并对这部分资产进行冻结和清算。然而目前信贷市场在恐慌和波动下,投资工具所持的CDO未必能卖得好价钱,因此投资人可能将蒙受巨大损失。
在国内市场上,与雷曼迷你债券类似的产品主要集中在QDII领域,如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和北京银行发行的美元12个月期信用挂钩型理财产品(0770号和0771号)都面临同样的风险。前者的海外投资人是雷曼兄弟,后者的资金用于购买美林、雷曼兄弟、高盛、摩根斯丹利以及摩根大通为信用主体的债券,因此在雷曼兄弟倒闭后,理财产品的收益分配或存续都发生了问题。
此外,另有一类产品是投资标的挂钩于相关金融机构编制的指数等产品,例如挂钩美林世界能源金属类基金、美林环球动力股票基金以及美林新兴市场基金为主。其中共有3家外资银行涉及45款该类产品,包括德意志银行2款,花旗银行15款,渣打银行28款。此类产品由于美林仅仅担任基金管理人,因此即使美林如雷曼一样出现倒闭,投资者也不会遭受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