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提要:购房是一项重大家庭支出,需要把握好购房时机,还要对资金安排做出合理的安排,同时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状况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因此而受到影响。
购房是家庭最重大的一项支出,可能要举全家之力,耗费多年积蓄才能完成,因此务必要慎重对待。
购房自住不必等
典型症状:错过购房时机
【案例】买还是不买,金峰在很长时间内一直犹豫不决。而正是他的犹豫,让他丧失了购房良机。
2004年低,金峰开始关注房产,他也想跟很多“新上海人”一样,在上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于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房产。通过自己省吃俭用,金峰当时已经积攒了将近20万元的存款。他说:“我当时的想法是先买一套小面积的二手房过渡一下,等有钱之后再买大的。”
当时金峰通过房产中介看了好几套房,均因为价格未谈妥而没能达成交易。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已现疯狂上涨态势的房地产市场因为调控而突然停滞下来,房价不再上涨,反而出现些许回落,购房者也陷入观望态势。在这个时期,金峰仍然在找房,但他的心态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房价上涨的时期,购房者容易受到追涨不追跌的心理影响,而大胆跟进,可当市场陷入观望态势,甚至处于盘整行情时,观望则会成为市场主流。在整个2005年,金峰就在犹豫中一直观望着。
到了2006年,金峰依然想买房,但他却无法判断房价到底是上涨还是会下跌。于是在犹豫中又错过了两次绝佳机会,一次是在年初,一位温州炒房客为了回笼资金,愿意成本价出售一套位于闵行区外环线附近的两房,总价不超过70万元。还有一套是古美板块内的工房,要价43万元,几经讨价还价,最终愿意40万元出手,但他还是在犹豫中放弃了。虽然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他还有机会淘到价格相当实惠的房子,但每当碰到合适的房源,他却在犹豫面前败下阵来。
转眼间来到2007年4月份,房价开始飙升,上海楼市似乎重新2004年末景象,房价一涨再涨,而且上涨幅度之大令人咂舌。当他在当年9月份最终决定买房时,他却发现房价已经比原来又上涨了50%左右,如原来那套只需70万元可以买下的两房,此时已经超过110万元,而那套40万元的工房,也涨到了60万元。他自己算了一下账,两年里他仅仅攒下了五六万元,但房价却涨了几十万元。也就是说,这两年来财富的积累,无法抵消增加的成本,相反已加重。
诊断书:犹豫中失去机会
对于房价走势的怀疑,一直贯穿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但由于很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即刚刚起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正是市场需求的存在,使得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上涨行情。而忽略了这种现象的购房者,则因为犹豫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购房时机。
房产投资与金融投资不同,因为房产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投资工具,更是安身立命之本,因此错过了购房时机,则意味着在日后将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治疗方案:自住购房不必犹豫
我们在这里给出的建议是,对于自住型购房者来说,其实没有必要观望,购房时机一直存在。因为对于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趋势来看,只要中国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房价还是会保持稳步上涨的趋势。
住房消费勿超前
典型症状:贪图一步到位,资金链绷得过紧
【案例】“当房奴的日子不好过啊。”提到自己目前所处的状况,易铭中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留在上海发展,经过自己的努力,三年之后便从小职员升至中层管理人员,当然收入也水涨船高。
自然而然地,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按照女友的想法,先买一套小房过渡,等到有更多的财力之后再换大房。但易铭中似乎觉得还是一步到位比较好,因为他有不少同学已经住上大房,也购买了私家车,而自己也好歹是一家外资公司的主管,如果住得太寒碜,实在是有些“丢份”,再说,他目前的收入水平并不低,能够承受较高的房贷。2006年5月份,易铭中在浦东三林花了150万元购置了一套三房,每个月需向银行归还贷款7000多元。这虽然已接近家庭收入的一半水平,但考虑到只有两人一起生活,如果省吃俭用一些,勉强还能应付得过来。随后股票市场“牛市”来临,看到周边有不少朋友在股市里大赚特赚,虽然他也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却苦于没有多余的财力用于投资。
婚后不到一年,小宝宝如期而至,这让他的家庭财务状况更加紧张起来。妻子怀孕之后不到三个月,由于身体原因便辞职回家静养,等待宝宝的出生。妻子辞职之后,易铭中几乎成了“月光族”。这种状况维持了将近5个月之后,宝宝出生,他的工资已经无法应付家庭日常开支了,这时他只好向自己父母伸手借钱以度过困难时期。目前虽然妻子已经上班,但家庭开销却因为宝宝的出现而大增,就这已让他感到异常吃力,就更别提在其他方面的投资了。
诊断书:房贷过重影响其他投资
易铭中的现状,主要是由于他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购房计划所致。住房消费到底占家庭总收入多高的比例算是最为合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从理财规划角度来考虑,一般情况下,住房消费占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比较安全的。
在房产方面投入过多的财力,会影响到其他的投资。比如投资金融产品,使资产实现增值和保值,或者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以获得更高的薪水等等。
治疗方案:坚持梯级购房理念
虽然住房也会增值,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纸面富贵。因此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住房消费观念不能超前,而是提倡“梯度购房”。所谓“梯度购房”,就是根据自身的财力来合理安排购房计划,对于年轻人来说,先购买总价较低的小房用来过渡,等经济实力增强之后再换大一点的,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考虑精神层面的需求,可换成高档住宅。
购房之前细思量
典型症状:考虑不周 调整成本大大增加
【案例】此前,王华敏在浦东金桥上班,考虑到可以乘坐轨道交通6号线出行,于是在高桥镇内购买了一套两房。但还没等到交房,他接到一家猎头公司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的一家公司愿意出高薪“挖”他过去。经过接触,王华敏接受了邀请,决定前往这家公司上班。
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如果在漕河泾开发区上班,每天往来于浦东高桥,花在路上的时间近4个小时,时间成本太高。但如果将高桥的房子出租,租金很低,回报率不足3%。他也想到了换房,可是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中介佣金等税、费等形成的成本太高,房产出售之后可能还会略有亏损。
王华敏现在只好在田林新村内租了一套小房自住,而高桥镇内的新房则空关着,他现在还没有想出两全之策。
诊断书:购房之后调整成本高
购房是一项重大投入,做出决定之前需要深思熟虑,尤其是当前转让房产税费比例较高的背景下,尤其要慎之又慎,尽量避免草率行事。
根据相关规定,所购房产在5年之内转让的,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房产转让营业税、土地增值税(非普通住宅)等税费,仅此三项加起来便以达转让价的8%左右。如果再算上中介佣金、银行贷款利息以及其他费用,转让成本会更高。
治疗方案:购房之前多考虑
因此我们在此建议,在购房之前一定要经过细致考虑,将置业计划与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一旦出现跳槽、单位搬迁的情况时,不至于难以应付,同时尽量选择靠近交通状况便捷、有轨道交通可作为出行工具的区域,这样才能比较稳妥一些。尽量避免在5年内需要做出调整,以免付出更高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