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理财资讯

高利贷乱局 温州、厦门走访记

来源:理财周刊
2011年09月26日06:43

  与温州一样,厦门也是我国民间资本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今年以来,已屡次发生高利贷大案和借贷人携款潜逃事件。那么厦门当地哪些人在放高利贷?哪些人在借高利贷?规模有多大?操作手法如何?哪些人从中获利?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本刊记者来到了厦门……

  《理财周刊》:

  厦门实录篇 民间借贷的七个谜团

  文、摄 本刊特派记者 邢 力(发自厦门)

  9月的厦门,气候宜人,风光旖旎,站在厦门最繁华的金融街——鹭江道上,遥望对岸的鼓浪屿,眼前一弯浅浅的海峡看似波澜不惊。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厦门平静表象的背后,竟也潜藏着一股股动辄数亿元的高利贷潜流。

  谜团1:厦门高利贷规模几何?

  厦门高利贷的规模究竟有多大,这是许多人最关心的。为此,记者专程走访了主管中小企业贷款的厦门市经济发展局企业处。有关负责人了解记者来意后,笑着对记者表示:“厦门相比周围的泉州、漳州等地,其实高利贷现象是相对比较少的。只是近来媒体报道得比较凶,说有几十亿元,其实从我手上拿到的案子来看,不超过5个,总规模也就七八亿元。有些小的高利贷案件只有几千万元。当然,周边也有像安溪这样闹得比较大的(指安溪县城厢镇公德村村委主任许火从携3亿多元高利贷借款潜逃一事),我就不方便透露了。”

  临走前,这位负责人还反复强调,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是两个概念,非法集资应该打击,但民间借贷是合理的,只要不超过4倍法定利率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包括厦门在内的许多沿海城市30年来能有这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民间借贷的活跃,因此希望媒体不要妖魔化高利贷。

  然而一位长期在厦门从事第三方理财服务的金融投资公司高管王伟(化名)言之凿凿地告诉记者:“厦门的民间高利贷少说也有一百多亿元,官方统计的只是已经崩盘并且报案的,这只是高利贷的冰山一角,绝大部分高利贷受害者怕受到牵连,是不会去报案的。”事实上,在厦门街头和银行,记者从多位厦门市民和银行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的数字也与之相似。

  谜团2:银行是否愿意放贷?

  高利贷泛滥的背后,往往意味着许多中小企业无法从主渠道(银行)顺利获得贷款。对此,上述政府人员表示,眼下整个银行业资金都偏紧,能压的贷款都尽量压住。如今房地产企业无法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无法贷款,所以从逐利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也希望把钱留给中小企业,因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息相对高些。“我们经常和银行方面通气,现在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真的是很有诚意的。”不过该负责人马上话锋一转,“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厦门有8万多家中小企业,但只有8000多家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剩下的大部分企业要不就是通过亲朋借贷,要不就是通过高利贷融资。”.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规模以下的小企业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微小企业95%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

  厦门的银行果真对中小企业贷款充满诚意吗?为了解事实真相,记者与当地多家商业银行有关负责人进行联系,但了解到记者采访意图后,对方都以各种理由婉拒了采访。经当地媒体同行介绍,几经辗转后,记者终于联系到了一位前银行客户经理张强(化名)。他告诉记者,多年来,政府一直号召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但实际上,银行主要的贷款还是放给了国有企业。所谓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也大多落在上了一定规模有较强实力的“中等企业”身上,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还是很难获得贷款。

  张强认为这一现象不能都怪银行。“上世纪90年代国企贱卖、私企大跃进的时代,不少私企通过种种内部关系拿到巨额的信用贷款,结果后来货币政策一紧缩,许多企业就撑不下去了。老板见形势不妙就跑路了,结果银行借给私企的大量债务收不回来。即便老板不跑路,私企一破产,银行贷款也一去不复返。有的老板见形势不妙,早在法院查封前就把剩余资产转移到亲戚朋友的名下。这样一来,法院也执行不到了。根据银行风险负责制规定,谁贷出谁负责,银行信贷人员放出的贷款若收不回来,本人要付全责。正由于风险收益不对等,银行吃过这个亏,所以银行一直对缺乏房产等抵押物的中小企业贷款避之不及,尤其是眼下银根紧缩,很多行业现金流都很紧张,有的中小企业搞不好明天现金流一断就完了,银行自然更加担心自己的钱能不能还回来。越是担心,银行也就越是对中小企业惜贷。”张强无奈地表示。

  与民营中小企业相比,大型国企由于处于政府强力控制下,银行不怕借出去的钱打水漂。所以国企相对私企具有更高的信用,更易于贷款,甚至无需抵押担保往往也能拿到利率较低的贷款。

  谜团3:中小企业是否难以为继?

  中小企业原本就面临着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税负过重等不利因素的冲击,如今在持续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融资难更是很有可能成为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网上早有传言温州等地出现了中小企业倒闭潮,厦门的情况又如何呢?

  厦门经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中小企业的困难并没有2008年那么可怕,厦门并没有出现媒体所称的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的情况。“我们汇总了地税、工商等各个部门情况,发现企业注册数量是正增长的,地税也是正增长的。不过需要警惕的是,整个厦门中小企业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在持续下滑”。该负责人还表示,都说中央的宏观调控让中小企业生存维艰,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在倒逼许多粗放型、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我前几天还遇到一个老板,原来是搞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难搞了,结果最近转去搞IT企业了”。

  不过在众多中小企业中,能够顺利转型升级的究竟有多少呢?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前不久指出,目前可能有10%的中小企业在升级,有20%左右可能正在转型中,而60%到70%的企业现在则是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

  谜团4:高利贷是饮鸩止渴还是雪中送炭?

  在融资难的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主生存都成问题,又如何有更多的资金进行转型升级呢?王伟告诉记者,在高利贷运作中,最终很大一部分资金都借给了这些中小企业主。“有人说高利贷是雪中送炭,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有人说这是饮鸩止渴,现在做实业利润那么低,一般只有2%~5%,但高利贷的利息动辄就是4分、6分,一个月的利息比你一年的利润还高,这些企业根本不可能承受。但他们没有办法,不借企业马上就要倒闭了,借了说不定还能撑到信贷放松的那一天。他们虽然心里不甘,但也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市场利率。”王伟叹了口气,继续说,“有人说借高利贷是找死,但不借高利贷是等死,等死不如找死。我只能牺牲我的信用成本,破罐子破摔。眼下先借了,先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以后还不出再说。”

  除了中小企业,高利贷还集中流向房地产企业。由于房地产开发对资金需求非常大。在主渠道(银行)受阻时,房企会非常着急,必须尽快把资金流转起来。王伟表示,厦门像这样的开发商很多,借高利贷时都做过现金流预测,但最大的风险在于开发商无法想象国家下一步会颁布什么样的调控政策。如果调控政策持续加码,开发商也可能会出现现金流中断、高利贷崩盘的情况。

  “许多人的心态是这样的,比如一个月6分利息,一年就是72分,我第一年不还,第二年还不还,等到第三年,你忍不住去法院告我,法院也就支持4倍利率。正好一年28,3年72。第三年后,这点利息说不定我就能还上了。”王伟点起了烟,笑了起来。

  谜团5:担保公司为何成“关键先生”?

  记者在厦门采访时还了解到,在整个高利贷链条中,担保公司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担保是一个微利的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业。全世界担保公司都是国有的,比如像韩国的中小企业担保公会,都是公益性的由政府扶植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低费用担保的机构,但在我国担保公司却是营利性的商业机构。这是担保公司热衷高利贷的主要原因。”厦门市经发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政府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王强的认可:“如今担保公司的定位主要是服务中小企业,这种担保风险高、收益低,担保费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单靠担保业务根本养不活公司,所以很多担保公司根本不做主营业务,主要就是做高利贷。有的就算在做担保业务,也同时在做高利贷。可以说厦门40多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00%都在放高利贷。”

  事实上,近两年来,厦门新成立的担保公司有上百家。许多资本规模在千万元左右的老板,面对融资难、转型难的困局,会选择结束实业,把钱拿来放贷。虽说有风险,但总比搞工厂轻松。一开始可能只是依靠自己的口碑和影响力对周边的熟人收放高利贷,但想要把业务扩大,就要成立投资担保公司,这样就能有一个正规的平台,让公众知道你有这样的能力进行投资担保。王伟说:“我把这种担保公司叫‘穿着白大褂的伪医生’,穿白大褂有利于给企业进行体检,你什么资料都要给我,体检完了发现这家企业还不错,就别去找正规医院(银行)了,我直接把钱通过委托贷款借给你就行了。”

  王伟还透露,几个月前,厦门还出过一起大案。某担保公司和某企业多次进行委托贷款业务,前几次都按照规定走流程,但最后一次办理抵押时,因为那个产证看过很多遍了,就没去办登记,结果发现这个证是假的,一下子20多亿元就没了。

  除了担保公司,还有典当行、寄售行、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司等等也都从事着类似的生意,只不过担保公司可以拆借资金,操作高利贷更加方便,因而数量更多。

  谜团6:大型国企如何参与高利贷?

  资本都是逐利的。闻到了民间高利贷的芳香后,不少国有企业也蠢蠢欲动。据王伟透露,厦门有好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便做起了资本“二房东”的买卖。由于国企从银行获得资金非常容易,国企前脚从银行获得7%的低息贷款,转手就以30%的利率借出去,操作方法同样是自己成立一个担保公司,只要背后有房地产公司,土地拿来抵押就能借到钱。“表面上看,一切手续都非常合规,担保公司做委托贷款的时候,把利率设定为法定利率的4倍,这家国企再另组一个资产管理公司,把剩余的利息,以财务手续费的名义打到这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账上。”王伟说道。

  谜团7:银行职员为何成掮客?

  国企做起了“二房东”,银行也同样做起了“掮客”。有的上市公司增发后,资金一时没去处,就会有银行工作人员以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为诱饵,以中间人或担保人的身份,将客户介绍给急需用钱的企业。银行在其中既赚了手续费,也能增加存量资金,还能提高大客户对它的粘着度。

  曾经也做过“掮客”的张强告诉记者,以银行工作人员身份去做放贷人,有天然的优势,对借贷方的信息比较了解,出资人也相当放心。即便是社会上的放贷人,大部分在银行都有关系。

  由此可见,在这条漫长的高利贷利益链中,从出借资金的普通百姓、企业老板、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典当行等,到从事二传手的银行职员,人人都是高利贷的获利者。只要资金链没有断裂,他们都能获得可观收入。然而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迟早要崩盘,尤其是当许多中小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抱着饮鸩止渴的心态借钱时,高利贷崩盘的速度会更快。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贾海滨)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