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理财大计 > 银保最新版《指引》

银保新规落地满月 个别保险销售员仍"坚守"银行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11年04月11日07:39

  银保新规

  保险公司不得派出保险销售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银保销售应由银行工作人员承担全部售前和主要的售后服务。

  记者调查

  记者走访了12家银行网点,在其中一家银行网点内发现了保险公司人员的身影。

  银保新规

  不得以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误导或诱导客户购买保险,禁止销售人员将保险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

  记者调查

  记者在几家银行网点内看到,部分银保产品的宣传单上并未明确标注是银保产品,产品介绍则写成“整存整取……”等,很容易让人以为是存定期。

  从去年11月起,银监会率先以“特急文件”方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后,银保销售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随后,保监会也针对这一业务下发了征求意见稿,要求整顿银保销售、避免“存单变保险”的情况继续出现。两大监管部门相继就银保销售“发话”,不仅在业界引起了极大关注,也让普通老百姓对银保销售的新规充满了期待。

  在经过了4个多月的等待后,上月银保新规终于正式确定。在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联合文件中,“保险公司不得派销售人员进驻银行网点”、“银行不得以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误导或诱导客户购买保险,禁止销售人员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混淆”等具体规定被最终确定下来。如今,银保销售新政已经正式下发了一个月,银行和保险公司反应如何?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已撤出银行网点了吗?是否还存在误导消费的情况?上周,成都商报记者前往部分银行网点进行了调查。

  个别保险人员

  “乔装”坐守银行网点?

  在上个月正式下发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中,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派出保险销售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银保销售应由银行工作人员承担全部售前和主要的售后服务,而保险公司职责则仅是为银行销售人员提供业务培训及辅助进行售后服务。

  根据《监管指引》的要求,从文件正式下发起,保险公司应撤出派驻银行网点的所有销售人员,那么一个月过去了,保险销售人员的撤离情况如何呢?上周五,成都商报记者以准备购买一款银保产品的名义,随机走访了位于紫荆片区、人民南路附近以及红星路附近的13个银行网点。

  在位于紫荆神仙树附近的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网点里,当成都商报记者表明准备购买一款银保产品后,一位胸前名牌显示陈姓的大堂经理非常热情地给记者拿来了两款不同公司的银保产品宣传单。为了试试有无保险销售人员驻点该网点,成都商报记者提出“不是很听得明白,这款既然是保险产品,那有没有保险公司的人可以来更详细解释一下”的要求。不过,该大堂经理明确答复;“现在监管部门有规定,保险公司的人不能进银行网点,我们这里没有保险公司的人”。她说,如果要向保险公司了解产品特点,可以拨打宣传单上提供的服务热线进行咨询。

  与该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的情况相同,在成都商报记者随后走访的12家银行网点中,超过九成的网点都已经对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关”上了大门。某合资保险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各家公司都已经按照监管要求撤回了以前派驻在银行网点的驻点人员。而这些驻点人员撤回来后,大部分都会被公司统一集中起来进行深度培训,“他们未来会直接培训银行销售人员,同时也会辅助银行人员对客户进行售后服务。”而另一部分撤回来的人员则有可能离开该行业,“可能跟他们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关吧。”

  虽然绝大部分网点都按监管要求撤离了保险公司驻点人员,但在上周的走访中,成都商报记者还是在一家银行网点内发现了保险公司人员的身影。

  上周五下午,记者以银保产品投资者的身份进入该网点,在仔细询问了银行大堂经理几个有关推荐产品的问题后,该大堂经理表示会让另一位同事来详细解答记者的疑问。就在这时,一位一直坐在大堂经理旁边的女士走了过来,她既没有穿银行的工作制服,胸口也没有别工作牌。她在记者对面坐下后,开始详细地解释起这款产品,熟悉程度非常高。当成都商报记者就她的身份提出质疑后,该工作人员先说自己是银行的,但当记者提出为什么不穿工作服后,她才含含糊糊地说自己是保险公司的。

  “听说现在不让保险公司的进银行卖产品了的嘛?”记者一问完,该女士立刻否认了自己是驻点人员。她解释说,由于今天不上班,她是过来找朋友玩的,“顺便帮他们宣传一下产品。”

  打“理财产品”旗号

  含糊宣传依然存在

  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银行在销售银保产品中,“不得以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误导或诱导客户购买保险,禁止销售人员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过成都商报记者走访发现,现在有部分银行在代售保险产品时,宣传册上依然存在误导语言。

  上周,成都商报记者在位于人民南路和红星路附近的几家银行网点内看到,部分银保产品的宣传单上并未明确标注是银保产品,产品介绍则写成“整存整取,一次性存1万元,3年可取,保本有息、固定收益”,让人以为是存定期。可当记者向大堂工作人员咨询才发现,原来这款疑似定存的产品是一种分红保险。

  在红星路上的一家银行网点内,工作人员见记者打听“有什么理财产品收益高一点”后,马上推销:“我们有一款理财产品,存5年,每年存1万元,之后每年按复利累积计息……”结果,当记者接过宣传折页一看,原来是一款保额分红型两全险。

  值得注意的是,销售人员在介绍这款产品时并未如实告知全部信息,在投资时间上有所隐瞒。例如这款产品写着“零存整取,每年存1万元,只需存5年,每年固定收益723元”,让人非常容易误以为5年后就可随时支取。但成都商报记者在咨询了保险业内人士后却发现,该款产品需要“存5年放5年”,保障期限实际上是10年,市民要随时支取需在10年后。若在5年后支取,则属提前退保,会损失很大一笔收益。

  遭遇“被保险”“被误导”

  市民可投诉

  监管部门已经数次下禁令,但仅靠监管部门的监督来彻底杜绝投资市场上的销售误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业内人士表示,要使“被保险”和“被误导”逐渐减少以致彻底消失,需发动起全民监督和投诉。

  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为了规范银行和保险公司相关业务,保障消费者利益,杜绝银行从事超过自己经营能力的业务,防止因错误销售和错误引导引发的投诉,促进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按照要求,对该业务予以相应的整改和规范,并将相关情况报送银监会派出机构。另一方面,鼓励市民对发现的问题和遭遇的“被保险”、“被误导”现象,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而成都商报也将始终开启金融投诉监督热线028-86612222和86789546,与公众一道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成都商报记者 田园

(责任编辑:廖翊珺)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