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数字金融 > 消费调查

世博会专项调研

来源:搜狐理财
2011年03月04日15: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来自全球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的场馆,在这里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了他们独具匠心创意。世博选择了中国,中国融入了世界。面对文化的盛宴、文明的硕果,面对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宽广舞台,我们在激情澎湃之余,能否睿智、冷静地思考:世博,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为此,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携手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展开了系列调研。

  文化与文明

  本期调研,旨在通过真实有效的数据,了解公众对世博会文化的认知,世博文化对公众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世博的文明成果。

  本次调研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地区,借助技术领先的在线调查系统与高质量样本库,共回收1105份有效数据。其中男性占51.50%、女性占48.50%,受访者中绝大多数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78.4%的人接受过大学(含大专)教育,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总数的5.5%。所有有效问卷经过在线调查系统逻辑自动检查功能查错,误差率在3%以内。

  一、整体印象:汇聚各国文化、展示创新

  世博会是汇集各种新思想与科技成果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从中不但可以触摸未来的城市生活,也能洞悉人类文明的走向。本次调研中,超过半数公众认为世博会是汇聚各国文化的舞台,45.1%的人觉得世博会是展示新技术的窗口。同时,还有38.1%的受访者表示,世博会是新思维新创意的发源地。这样一个智力激荡的思想盛宴,对正致力于城市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来说,无疑将从中受益良多。当问及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时,40.7%的受访者认为世博会让世界更了解中国,37%的人觉得世博会有助于提高我国国际形象和地位,认为能够促进吸收最新科技创意成果排在第三位。在上海的受访者中,这个选项排名第二。

您对本届世博会的整体印象是?

有效百分比

汇集各国文化的舞台

50.70%

展示新技术的窗口

45.10%

新思维新创意的发源地

38.10%

最美丽的世界之窗

35.90%

经济发展助推器

31.10%

经济奥林匹克

17.10%

其它(请补充)

0.80%

表1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世博会不仅是主办国的对自身定位的公开诠释,也是主办城市与参展单位和参观者的高度互动,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为这一个宏大的目标而被动员起来,因为这将对他们生活的国家和地区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数据显示,近五成公众认为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提升上海的国际地位”,“凸显上海国际化都市形象”排在第二位。29.9%的公众认为提升了服务行业的质量。不久前,上海世博会主运行指挥部窗口服务组办公室、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对世博会窗口服务行业进行了第二次满意度测评。世博游客对上海窗口服务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在本次调查中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6.69分,大大高于第一次调查的79.86分。就同一问题进行对比时,我们发现,上海受访者对世博会有着独特地体验。上海受访者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凸显国际化都市形象”并列第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排在第三。可见借助世博契机,上海市政府与世博组委会的开展一系列改善民生、提升服务质量的举措,得到了全国人民,特别是上海市民的认同。在问到“世博会对个人带来的改变时”,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将开阔眼界排在首位,而上海的受访者将体验不同文化排在第一位,体现了较强的参与感。

  二、世博文化特点:集中、融合的多元化

  世博会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方式。多元文化的交流促进城市的融合,推动城市的发展,也使得世博文化大放异彩。

  本次调查中,20.8%的受访者认为,世博文化的特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不同区域、种族文化的融合也是公众对世博文化的共识之一。男性受访者中有18.6%的人认为世博文化体现了创新的价值,女性受访者中17.4%的人认为世博文化的多元性是最突出的特征。上海受访者中20.8%的人认为世博文化体现了创新的价值,位列第一,其次是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  

您认为世博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有效百分比

人类文明成果的集中展示

20.80%

不同区域种族文化的融合

18.90%

呈现的多元化特征

17.40%

体现了创新的价值

17.10%

反映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13.40%

思想交流与碰撞

12.50%

表2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世博会是世界的缩影,人们通过世博会认识和了解世界。他们从不同角度感受着世博会在文化观念上带来的启示。调查表明,有36.9%的人认为重视环境与城市和谐发展是本届世博会在文化观念上带来的启示,32.3%的人觉得世博会推动了不同文化间融合交流意义非凡。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则更加活跃,22岁以下受访者中认为“世博对全球城市发展提出新构想”的人,占有较高比例,22~29岁的人群中,更多的人认为需要“反思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模式”。而不同性别的受访者之间,感受也存在差异。男性受访者认为世博会在文化观念上,“让人们更多审视经济与人文的辩证关系”,而更多女性选择“重视环境与城市和谐发展”。

您认为世博会在文化观念上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有效百分比

重视环境与城市和谐发展

36.90%

推动不同文化融合交流

32.30%

对全球城市发展提出新构想

28.90%

关注多元文化带来的冲突与变革

27.30%

提醒人们关注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26.80%

反思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模式

25.30%

审视经济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20.10%

不能片面崇拜技术

15.30%

表3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三、世博与中国文化:兼容并蓄、多元交流

  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使国人更加自信、客观地看待外来文化。本届世博会展示了我们更为开放的胸怀。数据显示,32.9%的公众认为“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分”对弘扬中华文化有促进作用。31.9%的人觉得世博会提供了不同文化交融的平台。上海的受访者在认同上述观点之外,还认为世博会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显示出了更宽广的视野。男性受访者中,更多地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排在首位,而女性受访者则认为世博会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作用明显。而且,在这一问题上,各年龄段体现出丰富的差异性,22岁以内的人觉得世博文化将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产生实际效益,30~39岁的人则更看重世博会提供的不同文化交融机会,认为世博会可以帮助中华文化吸收外来优秀成分的人以40~55岁年龄段为主。

您认为世博会对弘扬中华文化方面有哪些促进作用?

有效百分比

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分

32.90%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2%

提供不同文化交融的平台

31.90%

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31.90%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9.90%

中华文化魅力的集中展现

29.80%

给参观者丰富的文化体验

25.90%

表4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具体到“世博会对海派文化的影响有哪些方面?”,42.3%的人认为世博会了促进多元化交流,加深国内外对海派文化的了解。上海受访者在认这一观点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忧虑。31.7%的上海受访者觉得各种文化涌入将对海派文化产生冲击。男性受访者更多地认为世博会为海派文化留下来客观的物质文化遗产,从女性的角度来看,认为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对海派文化影响更大。

  四、传承世博文明:宣传倡导、示范相应、全民参与

  世博会展示的各种文明成果,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如何将这种文明成果延续,乃至推广到全国。成为后世博时代的新挑战。公众普遍认为,从“加强宣传倡导”、“发挥典型城市示范作用”、“建立各种文明日”等方面着手,会有显著成效。男性受访者中,赞同“建立指标体系加以贯彻”的人居多,同时,也有54.4%的男性认为应该建立各种文明日全民参与,而女性则认为加强宣传倡导的更有效。也有受访者建议,将各项有关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目标。

您认为如何将世博会的文明成果推广到全国?

有效百分比

加强宣传倡导树立文明风尚

43%

发挥典型城市的示范作用

37.70%

建立各种文明日全民参与

36.90%

建立文明指标体系加以贯彻

32.90%

通过各种社会组织进行监督

32.90%

发展志愿者深入社区

26.90%

其它(请补充)

0.10%

表5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这场人类文明的盛宴,需要多个文明的细节组成,最为人显见的,就是各场馆门口蜿蜒的队伍。34.2%的公众认为,世博中的排队文化,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31.9%的人认为排队体现了公平与秩序。作为东道主的上海市民中,对这点感受颇多,超过三成的上海受访者觉得,这种细节是“需要国人进一步培养的习惯”。男性认为排队体现了城市文化的独特部分,女性则认为排队也是一种社交礼仪。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和务实进取的上海,才是世博会最大的展馆,国民的素质也是世博会上重要的展品之一。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那些美好的时刻将被永承。其作为全民大课堂的作用初步得到体现。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使这个集多种文化、科技创想成果于一身的平台,能够成为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的新起点。让世博会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精神财富。其更为深远的效应应当在一代人的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经济与科技

  本次调研涉及全国22个城市、地区,借助技术领先的在线调查系统与高质量样本库,共回收1115份有效数据。其中男性占51.60%、女性占48.40%,受访者中绝大多数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78.6%的人接受过大学(含大专)教育,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总数的5.6%。所有有效问卷经过在线调查系统逻辑自动检查功能查错,误差率在2%以内。

  一、公众聚焦“世博经济”

  本届世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与,创历史之最。异彩纷呈的世博会哪些地方最受关注?调研显示,世博经济与场馆展示内容最吸引公众的眼球。47.8%的受访者表示,将关注世博后经济发展趋势,44.6%的人关注世博带来的商机。这两项内容位列公众关注度的第二、三位。另外,还有15.1%的人关注世博会相关股票。

  世博会是汇聚各国文化的舞台,45.1%的人觉得世博会是展示新技术的窗口。同时,还有38.1%的受访者表示,世博会是新思维新创意的发源地。这样一个智力激荡的思想盛宴,对正致力于城市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来说,无疑将从中受益良多。当问及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时,40.7%的受访者认为世博会让世界更了解中国,37%的人觉得世博会有助于提高我国国际形象和地位,认为能够促进吸收最新科技创意成果排在第三位。在上海的受访者中,这个选项排名第二。

您关注世博会的哪些方面?

有效百分比

世博场馆展示的内容

54.40%

世博会后经济发展趋势

47.80%

世博会带来的商机

44.60%

世博会相关文化演出

34.80%

世博会组织管理工作

19%

与世博会相关的股票

15.10%

其它(请补充)

0.30%

表1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二、旅游、新能源等行业将持续受益

  上海世博会结束以后哪些行业将持续受益?公众认为:旅游、新能源、节能减排等行业获益最多。调查数据显示,42.1%的受访者认为旅游行业将持续升温,36 .9%的人关注新能源产业,还有32.9%的受访者看好节能减排行业。另外,公众还认为与文化创意、服务、金融等行业也将持续受益。同时,由于关注的行业不同,受访人群也呈现出对后世博经济看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0.上海世博会结束以后哪些行业将持续受益?

有效百分比

旅游

42.10%

新能源

36.90%

节能减排

32.90%

文化创意

32.00%

服务业

28.90%

金融

26.70%

商业

24.30%

房地产

11.70%

其它

0.10%

表2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我们发现,在关注文化创业行业的群体中,有40.3%的人比较看中新技术应用的促进作用。看好服务业的受访者中,38.4%的人觉得,世博会带动服务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关注房地产行业的群体中,有42.6%的人认为,城市区域规划更加完善将为房地产行业提供机会。看好金融行业的受访者中,超半数认为中国市场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将使金融行业持续受益。

  三、世博会打造旅游消费链

  在国际旅游界有一个共识,以国际盛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短时间里带来游客的大量集聚,这将有力推动举办国或者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提升。上海世博会已经举办了160多天,参观人数超过了6000万人次。统计显示,7天的国庆黄金周里,共有247.42万人次入园参观。其中不少游客都是多次入园参观的“回头客”。本届世博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为上海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次调查中,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世博保留场馆将促进旅游行业效益提升,39.5%的人觉得世博为周边城市带来的客源也将使旅游行业受益。

旅游行业从后世博效应中能得到哪些收益?

有效百分比

世博会保留场馆成旅游热点

39.90%

世博会为周边城市带来客源

39.50%

入境游增加

34.40%

服务水平提升

33.20%

旅游产品创新

30.00%

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28.20%

出国游增加

18.50%

表3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据统计,2010年,上海旅游业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将突破500万人次,全市旅游业总收入达2000亿。世博结后,其独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现代都市游和周边秀美的江南风光还将游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而且,通过“旅游消费链”,世博会还将发挥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据统计,仅江西省从上海世博会得到旅游收入就将超过1亿元。而厦门市借助世博会,吸引游客已达到19万人次。

  四、新能源产业受益于公众环保意识提高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为达成“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本届世博会大量应用高新技术成果。为世人展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半导体照明工程等众多新能源应用的成功案例。也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新能源体验之旅。

  世博会通过参观、接触和体验,使公众加深对多样化能源、环境友好型能源的了解和认识。有专家认为,这将拉近新能源应用与公众的距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从而加速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本次调研中,48%的公众认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将使新能源产业持续受益。同时,认为世博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发挥创新成果的示范效用的受访者都超过了四成。

新能源产业能从后世博效应中能得到哪些收益?

有效百分比

公众环保意识提高

48.00%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7.20%

创新成果的示范效用

44.50%

产业政策扶持

37.50%

资金投入支持

34.80%

表4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化石能源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能源供给的缓慢释放,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的重大风险之一。本届世博会为新能源展示、应用提供了舞台。许多国家以及城市产业展馆演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主题,汇聚了全球最先进的城市低碳发展经验及实践案例,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五、超半数公众看好“世博股”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从历史经验来看,奥运会、世博会都将对举办国家、举办城市产生巨大影响。A股市场在上海世博会的牵引下,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世博行情。这是否只是一个资金炒作的借口?股民又如何看待后世博行情?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的在线调查显示,超半数公众对股票市场后世博板块有信心,同时,26.1%的人表示不确定,另外还有近两成的人给予了否定回答。公众认为后世博板块行情将从新能源、节能减排、旅游、商业零售等行业中产生。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群,对这一问题看法也不尽相同。例如: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中,有36.1%的人认为,后世博行情将从金融板块中产生。而大学(含大专)以下人群,更看好商业和服务行业。

如果有后世博板块行情,您认为可能在哪几个板块中产生?

有效百分比

新能源

44.50%

节能减排

36.70%

旅游

36.60%

商业零售

32.40%

文化创意

30.10%

金融

29.40%

服务业

28.00%

房地产

17.10%

表5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有资料显示,世博会的召开会明显拉动旅游、零售等消费类行业。1992年热那亚世博会期间的旅游收入相当于前期投资的11倍多,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也为当年葡萄牙创造了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世博会带来的大量游客,也为零售、娱乐和服务产业创造了机会。本次调查中,44.5%受访者看好新能源产业,认为节能减排、旅游、零售等行有的投资机会的股民均超过三成。当问到“后世博板块行情产生的原因”时,53.6%的受访者认为,世博会带动相关行业业绩增长。近五成人表示,行情的产业取决于投资者对经济有信心。

  可以看出,淘金世博会,我们迎来的不仅仅是来自股市、楼市的投资机会,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还带来了无以计数的商业机会,全产业链条的和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长期发展机遇。而技术创新的应用,也将有助于世博经济获得长期效应。

  六、新发明关键词:低碳与创新

  从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160年来,人类几乎所有的重要发明都是通过世博会来传递到世界。科技创新一直是世博会永恒的主题。本次调查中,高科技、低碳、创新是公众心目中,世博新发明的主体印象。而资源循环利用、主题创意、展示技术是世博场馆科技创新的主要体现。当问及如何通过世博会持续促进科技创新时,35.4%的受访者认为,新技术与环境和谐发展非常关键。还有超过三成的人觉得,世博会展示了科技创新的平台,激发了国人的创造力。

您觉得世博会如何持续促进科技创新?

有效百分比

促进新技术与环境和谐发展

35.40%

开阔国人眼界激发创造力

32.20%

世博会是展示科技创新的平台

31.60%

科技创新是世博会的精神传承

29.40%

世博会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范例

28.50%

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3.10%

促进创新机制的完善

22.70%

表5 数据来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本着创新的精神,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多个世博史上的第一。实现了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网上直播,成为跨越国界、永不落幕的世博会。通过互联网,可以俯瞰整个世博会园区的三维全景图,在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展馆中穿梭漫游。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上海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园区内的客运交通实现零排放;园区内建筑和照明的二氧化碳排放将综合减少30%。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从规划到建设,突出体现了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其整体造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阳体,减少了热量进入室内,超白透明的玻璃加大了透明率,减少了玻璃对周边环境的辐射影响;采用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等多项新技术和新材料,符合环保节能理念。可以说,上海世博会也是中国自主创新的舞台。

  七、节能减排:重视环境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汇聚新技术新发明的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启示?数据显示,32.90%的公众认为“重视环境与城市和谐发展” 是本届世博会在节能减排方面带来启示,32.40%的受访者觉得节能减排需要技术创新。29.30%的人觉得世博会提出了新的节能环保理念。实际上,世博会也是人们实现节能减排,和谐发展的一个实践。纵观整个世博园,无处不存在“低碳”的印迹。从太阳能、风能的大规模应用,到世界最大的绿色生态墙,从专家学者的解读到公众的热议,都在体现着和谐发展的诉求。

您觉得世博会在节能减排方面带来哪些启示?

有效百分比

重视环境与城市和谐发展

32.90%

节能减排需要技术创新

32.40%

提出新的环保理念

29.30%

节能减排是企业社会责任

27.40%

环保也可以很时尚

26.30%

互动更能吸引公众参与环保

23.80%

不能单纯追求城市化的速度

22.70%

反思我国城市发展模式

22.20%

  八、加快技术应用实现世博理念

  2010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理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上海世博会向人们展现出了来自世界各地万千纷呈的城市创新理念与绿色创新科技,这将成为实现未来城市发展梦想不可或缺的元素。本次调查中,37 .9%的公众认为,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应用是实现“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理念的关键。同时,有37%的受访者相信,加强对节能环保的倡导可以促进达成环保低碳的目标,另外,还有32.5%的人表示,希望加强环保节能新技术研发。22岁以下年龄段的人群中,更看中环保倡导得作用。22-29岁的人群更多的人认为需要“加强新技术研发”,而30-39岁及以上较为成熟的群体,更希望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实际应用。

“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理念怎样才能付诸实践?

有效百分比

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应用

37.90%

加强对节能环保的倡导

37.00%

加强新技术研发

32.50%

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业

31.30%

在生活与工作中身体力行

29.40%

政府相关部门依法监督

26.60%

政府补贴推广节能产品

25.50%

  从世界各地举办的历届世博会的历史来看,世博会在对于主办国和举办城市及周边地区具有长期性效应。这种后续效应的时间周期可长达10年以上。比如1992年西班牙赛维利亚举办世博会,投资100亿美元兴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新机场客流接待能力从100万人上升到400万人,旅游业成为世博会以后该地获益最大的行业。之后该城市又对世博园区进行了二次开发,兴建了赛维利亚科技园区,到2004年这个园区的产值占了整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的12%。德国汉诺威办过两次世博会,拥有世界最大的展览馆,会展业的发展带动了制造业、贸易、金融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

  我们相信180天的世博会,仅仅拉开了世博经济的序幕,世博效应还将持续推动上海、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许,后世博时代的本质定义,是一个创新与应用并重的时代,如何使世博影响最大化,最长效,进而找到其延伸得路径,才是留给我们需要深切思考的课题。  

(责任编辑:丁潇)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