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理财频道-提供个人理财资讯和理财工具服务 > 保险频道-提供保险资讯和最新保险产品的门户 > 保险理财 > 养老险

年轻人不可忽略长期规划 你的养老金谁来埋单?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孙 轲
2009年11月24日06:16

  养老储备应纳入理财规划

  主持人:既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低、养老基金缺口大,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又要取决于企业实力和意愿,目前很多企业也无法建立,那么个人为了将来的养老该做什么准备呢?

  徐晓:从个人层面看,至少有“三策”:储蓄(预防性储蓄)、投资(有学者说:“在任何时期,拥有资产都比持有现金更能保值增值”)、买保险。

  但养老金体系长期面临“四座大山”:人口结构、经济景气、金融环境和社会不确定性。抛开人口结构和社会不确定性不论,单看经济景气和金融环境的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0个成员国,2008年损失了23%的养老金资产,损失额达到5.4万亿美元。

  个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失业、收入下降、资产贬值、投资失败等等,因此筹划养老绝不能忽视这些风险。

  沈林灵: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退休后需要多少钱,以目前的经济状况怎么去准备,是否用现有资产去准备,还是用每个月的结余去准备。

  我认为养老规划最忌讳不能持之以恒,因此我做了一个强制性计划,用每月收入的10%到20%专做养老。不论收入多少,选择什么方式,每个月都要有专门的资金做养老储备,要把养老储备和日常支出、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等一同进行规划,将养老纳入个人收入分配过程中。

  凃开元:钱不是问题,拿50、500还是5000,要视个人收入而定,但要有个系统的方法。

  女性一般55岁退休,随着寿命的延长,活到80多岁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活到85岁,以22岁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计算,就需用前33年的收入来养活后30年的退休生活。创业、买房、孩子教育、养育父母等等,需要很大的花费。当我们变老的时候,花费会更多,所以退休规划需要理性,要很实在得面对这个问题。

  王国军:我也认同一部分钱做养老基金不动,要通过家庭理财,使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致大幅下降,要将养老储备纳入整个理财规划中。

  袁通君:做好家庭财务规划,需要消费者切实梳理好对五个重要关系的认识,即“享受与责任的关系、当下与未来的关系、机会与风险的关系、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以及知与行的关系”,在理念上实现家庭财务规划的宏观布局,避免因小失大,实现家庭理财的全面、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享受与责任的关系”,具体到70后这一代人,作为夹心族,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责任重,常常会为孩子投入了很多,也竭力为父母的医疗、养老问题操劳,往往把自己和配偶的享受往后排。或许可以公平地也考虑一下配偶和自己的需求。

  “当下与未来”,70后承担着来自赡养父母、孩子教育、事业成功、消费攀比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会有很多理由回避考虑为自己作养老规划。但是只有看得更远,看到退休后的生活情景,才能把当下的路走得正,才能从当下的焦虑中超脱出来,把各种需求安排得更好。

  由于面临沉重的财务负担和压力,而市场上又有诸多“高回报投资”的诱惑,消费者面临的一个财务陷阱就是把所有的可支配资金放入自己不甚专业的高风险投资项目,忽略了养老保险的关键原则是“资金保险”,其次才是资产增值,难以处理好“风险”与“机会”的关系。

  “价值与价格”是指选择养老金产品和供应商要关注产品与个人需求的匹配以及专业建议等服务的价值。

  “知与行的关系”是指知行合一,变“常知”为“真知”, 养老准备及早行动,充分享用资产积累的复利积累和时间价值,把准备养老的高高的山坡拉平缓。

  主持人:那么,为了储备养老基金,个人可以选择哪些方式进行?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沈林灵:养老基金的筹集方式很多,在美国,养老储备选择投资基金的比例大一些,其他还有银行储蓄、购买保险,另外也可以投资债券、股票、房地产。

  储备养老基金时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风险偏好进行,还要考虑年龄、性别、收入支出比例,已有的一些准备,是否有社保和企业年金,计划什么时候退休,预期的收益率、通货膨胀率,人的预期寿命等等。

  王国军:这些应该请理财规划师去计算。这个需求跟个人的期望值有关,未来的寿命预期和养老水平的预期,还有自己现在经济可承受的水平。从准备上来说,无论是买房还是买保险都有确定性,都存在风险,所以做养老规划很难计算到非常精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法,每个家庭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买保险,有家族病史的、家族寿命很长的需要分别选择不同种类的保险,每个家庭与每个家庭不一样,要量力而行。

  徐晓:有人提出要发展出一种建立在“生命周期”基础上的投资策略:在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风险系数的投资组合,在生命早期和中期,允许人们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当接近退休时,则将大部分资产转成风险较低的安全投资。

  商业养老保险不可替代

  主持人:既然有那么多方式可以选择,那么商业养老保险对于个人养老储备有什么独特之处?是不是在股市、房市有很多机会的时候,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基金增值上没什么优势?

  沈林灵:商业养老保险有它不可取代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险公司可以投资于个人无法参与的投资项目和品种,投资途径多了风险就会分散些。

  袁通君:国家和企业为养老筹措资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收益确定型,国际上通称为DB(defined benefit)模式, 另一种为缴费确定型,称为DC(defined contribution)模式。

  我国的社保是DB和DC相结合的模式,统筹账户部分用的是DB模式,个人账户部分是DC模式。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部分,保险公司提供的年金保险是DB模式,现在的企业年金是DC模式。

  经济危机出现后受冲击最大的往往是DC模式下的养老金,因为DC模式是需要计划参与人承担投资风险的,同时DC的资金通常会以各种形式进入股票市场,如美国的401K计划下的养老金,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就遭受巨大损失,养老金大幅缩水,而美国DB模式的养老金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非常小。

  其实个人养老规划也可以参考DB和DC两种筹集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大家熟悉的许多投资方式基本都与DC的模式类似,比如买房、基金定投等,你可以确定往里投多少钱,但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你退休后每月能领多少不确定,能领多少年不确定。寿险公司借助精算技术,是唯一可以提供DB模式解决方案的金融企业。

  DB模式下的养老金不仅可以提供确定的养老金水平,通常还可以按约定终身领取,应对活得太长的风险,是在社会保险这层“薄被子”上加一层垫子。

  有一类养老年金产品对长寿人群特别有利,其设计是年龄越大,领得越多,领取开始后继续获得红利,每年养老金领取水平均有相当水平的递增,既应对通货膨胀,又体现养老尊严,同时,对喜欢简便的群体,还可以提供各类附加险种组合计划,一揽子解决家庭大病医疗以及子女保障和教育等一系列问题。

  王国军:我比较看好DB模式,因为很多产品都不能保证退休后的领取金额,只有商业保险可以实现,但DB模式最大的风险是通货膨胀。

  主持人:那么在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需要考虑什么?个人随着收入、年龄的变化,是否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保险规划?

  凃开元: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需要考虑预期寿命。现在全国有个平均寿命,每个城市也会不太一样,男女的预期寿命也不同,女性比男性长一些。另外,需要考虑养老的费用,一定要能保证退休以后的生活品质,让养老保险能够提供日常生活消费,还要能够弥补医疗财务上的漏洞。另外,做养老保险时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太多影响到当前的生活品质。之后就涉及到具体选择什么险种,这要根据每个人的风险偏好进行。

  购买养老保险还有一个最大的风险:如果设计得太短,一旦生存过长就不能满足养老需求。

  王国军:应该根据年龄、收入的变化,不断调整我们的保险规划和理财规划。要找到一个好的理财规划师,根据财务状态和年龄不断为你调整财务规划,其中也包括养老规划。

  徐晓:无论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得动员多方力量,采用多种手段(买保险是其中一种),才能够提高水平,并使之可持续。从目前情况来看,商业养老保险如何才能发挥更大、更加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商业保险机构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之外,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比如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就可以鼓励个人购买养老保险产品。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乔瑞昕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