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很郁闷,事情的真相也无处述说。”这是赖建平接到理财周报记者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
2008年10月份,理财周报曾经报道过一位荷兰银行(香港)私人银行(以下简称“荷银香港私行”)客户因为购买“打折买股票”产品,而导致亏损2000多万港币的惨痛经历。
虽然这大半年赖建平都在为这个事情奔波,也结识了很多同样遭遇的客户,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都报道了他的经历,但他仍然认为,目前大家对他们的理解有偏差。
事件跟进:荷银香港强行关闭赖建平账户
就在记者采访赖建平的前一天,赖建平收到荷银(香港)私人银行的一封邮件,邮件称,荷银香港私行将关闭赖建平在银行的账户。“简直就是强盗,想说我欠他们钱,我就欠他们钱;想说我不欠他们钱,我就不欠他们钱。”他气愤难平。
据赖建平介绍,去年十一月时,赖建平在荷银香港私行账户显示,由于购买产品亏损,他欠私人银行230多万港币。
实际上,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动过自己的账户了。
2008年6月19日,赖建平就向荷银发邮件,告知由于问题的严肃性、复杂性,自己决定不再操作账户,包括后续履约在内的问题一概由银行负责。这期间,他一直没有动过自己的账户。
但是到了12月的时候,他在荷银香港私行的账户却显示,损失抹平了,也就是这个欠债被一笔勾销了。
赖建平说:“从今年1-5月份的账单中看,我跟荷银香港私行之间没有债务关系。但是昨天,他们又给我发邮件说我又欠他们230万港币,而且还要关掉我的账户。”
赖收到邮件的时间是2009年6月23日。邮件称,在收到此通知的14天以后,荷银香港私人银行将关闭赖建平的账户。赖表示,他在荷银香港私行实际上有两个账户,有一个账户应该还有几百块钱,另外一个账户应该还有几万块钱的资产,但是现在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找金管局没有下文,打官司耗不起
这大半年时间,赖建平都在为这个事情四处寻找解决办法,他还跟几个有同样遭遇的购买“打折买股票”产品的客户组建了一个网站,叫“打折股票网”。
但是赖建平认为,目前的收效甚微。
赖建平说,他们找到香港金管局,香港金管局回复说收到投诉,正在调查该事件,但是至今也没有结果。
而至于请律师打官司,赖建平说,因为这个事情发生在香港,所以只能找香港的律师。但是香港的律师收费高、效率低。并且他们对香港也不是特别熟悉,每次跟律师谈都要收取高额的律师费,而因为银行的背景更强大,所以基本没有效果。
对于已经在产品上亏那么多钱的内地的客户来说,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资金上,都耗不起这种只能在香港长时间打的诉讼官司。“他们银行的背景多强,宁肯用我们的钱,去请最好的律师跟我们来打官司,也不愿意把钱还给我们。”
道德风险无人能控
赖建平始终认为,目前不管是内地的媒体还是大众,都不理解他们的真实遭遇。有些媒体把他们形容成“钱多,人傻”的内地富豪,认为他们去香港投资,跟香港的私人银行对赌,最后输得倾家荡产完全是因为个人的贪婪。
而实际上,赖建平说,银行在销售过程中,就是存在道德风险。“现在很多人都纠缠于这个产品本身,言下之意是我们这些客户傻,这个产品的风险是多么的洪水猛兽,而不是从银行的诚信从道德风险去看待问题。这样我们就很被动了。”
赖建平说:“实际上在销售产品的过程里面,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之中都存在问题。我们现在看来,产品本身的风险远远没有期货的风险大,但是这其中的游戏规则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媒体也没有以真相为目的,只为了吸引人,就只从我们这些客户的角度来说,说得好像我们有多么愚蠢。”
赖建平用“连骗带抢”四个字来形容荷银香港私行。他认为:第一,销售的产品本身就存在问题,问题在于投资者和银行势不均、力不敌,本身客户被置于非常不利的状况;第二,在已经这样不利的状况下,银行又不跟客户说明这其中的游戏规则,让客户在其中不明就里的投资;第三,当规则对银行和投资者都明了,银行却不按规则来办,而是将客户逼到死角,无力反击。
赖建平说,现在他,还有跟他一样的客户都处在一种没有办法的处境,既没有地方能够说理,也没有人搭理他们。而银行更是除了发邮件催款,要关账户之外,没有任何人跟他们联系。
而对于记者是否可以去银行听录音的疑问,然后从电话销售录音中寻找证据,赖建平说,之前荷银香港私行还不让他听录音,前段时间终于同意他去听录音,但是他说:“我现在证据都有,不需要他们银行的录音我自己也有录音。”
关键是,这所有的证据都不能成为打赢官司,获得赔偿的条件。赖建平目前亏损2000多万港币,跟他一样的客户也有亏损1000多万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