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 > 搜狐银行 > 银行研究

台湾零售银行的“秘密武器”

  访台新国际商业银行零售信用管理委员会主席姚志平

  久闻台湾的零售银行做得比较有特色,在国际银行界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零售银行的风险管理上还有“独门绝技”。日前,记者在丽江巧遇台新国际商业银行零售银行首席信贷官、零售信用管理委员会主席姚志平先生,便抓住机会,与姚先生利用会后与晚间活动间隙的宝贵时间进行了一次专访。

  《当代金融家》:台湾的零售银行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姚志平:有两个原因,一是台湾比较小,但却有着50多家较大的银行,而且大多是公营银行。公营银行有一个特色,它跟这些大企业关系比较好,其他银行再进这些大企业就比较难了,逼得其他银行把目光从公司业务投向个贷市场。二是台湾有个联征中心,个人的信用系统在台湾建立得比较早。你要做个人信贷,一定要有这套系统,否则的话,各家银行像盲人摸象一样,只看到每个人的某一块,看不到整体,难以对其信用情况形成全面的判断。但是,每个人的资料在联征中心都有,在联征中心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整体是什么样子。比如,他在外面有多少房贷,有多少车贷,有几个信用卡等全部记载。银行就好判断个人信用了,可以把客户划分为顶级客户、优质客户、次级客户等。

  比如我们台新银行,早先的谢寿夫执行董事当时就很清楚地看出,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需要借力来发展,需要借钱来买房子、车子。谢执行董事曾任过台湾第一银行的董事长,他到台新后发现个贷市场有新机遇,就带着人开始做个人信贷。当时参加的人不多,他先做车贷,然后做小额信贷,再做房贷,房贷我们有一顺位购屋贷款、二顺位房贷,还做信用卡、现金卡等几个产品。这样,台新银行在个贷上动手相对早一些,业务具有领先优势。个贷逐渐做成气候了,比如车贷,我们在台湾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现在的违约率,也就是不良资产比例,大概是1.34%。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的零售银行发展起来了。

  《当代金融家》:台湾零售银行和风险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姚志平:零售银行和风险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冲量的时候,这个时候零售业务刚刚起步,主要的任务是冲量,业务占上风,风险不是主要关注方向,做风险管理的实际上有点无可奈何,争也争不过人家,数据也没有,这样便积累了较大的风险。于是,台湾2005年、2006年发生了“双卡”危机,信用卡和现金卡两张卡一起出事,“双卡”危机对台湾银行业的打击很大,整个台湾出了3645亿新台币的坏账。

  第二阶段风险占强势,前一阶段做业务的要么错掉了,要么账坏掉了,所以随后便处于弱势。但那个时候风险管理还用传统的方法,他怎么管呢?他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北部业务不要做,南部不要做,东部不要做,西部不要做,55岁以上的业务不要做,22岁以下不要做,他们是用经验去卡住风险,这样风险是卡下来了,从30%掉到8%,但是,业务量缩掉了大概70%。这个也不是银行要的,没有业务银行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你风险管理再好都没有实际价值。

  第三阶段,以台新银行为例,2006年底董事长吴东亮建立了台湾银行业的第一个风险谱,整个台湾的风险谱,他不光看这个客户在台新银行的表现,这只是一部分,还要看他在联征中心的记录,所以我们造了台湾第一个风险谱。据我了解,这个可能在亚洲也是第一个。有了风险谱,台新银行的风险管理上了大台阶。第一次报道美国次贷危机是2007年7月,然后就变成一个很大的风暴,我们台新银行比别的银行抢先了半年,在2007年初造好风险谱就决定不做次贷。新的风险挡住了,账上的次贷也逐步都转移出去了,所以到发生危机的时候,以及发生危机后的两年期间,我们的资产质量现在还是很好。直到现在,台湾其他银行还不知怎么科学地分辨次贷。这就是台新银行的优势之一。

  《当代金融家》:你们零售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技术特点有哪些?

  姚志平:我们新做了一套系统,它有三道防守门。第一道防守门是经过特别训练的信用风险管理人员,他们做第一次筛选。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在第二道防守门,这是人家没有的,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它是一个决策系统,里面有四个工具,第一个工具是我刚才讲的风险谱,风险谱是看这个人在外面的信用情况即风险如何。第二个工具是我们自己内部的行为风险模型,是看这个客户在行内的风险行为是什么。第三个工具是进件评分模型,用评分方法判断如果银行给这个客户放贷,坏账的概率是多少。第四个工具,是我们过去二十几年形成的这些好的经验,我们有一些人30年看案子形成的经验,把这些经验验证后放在里面。所以,这四样东西综合起来,这是很复杂的一套系统。这是第二道防守门,就是最重要的,是台新银行的无价之宝。而且我估计台湾没有几家银行能有这样全面的系统,有的银行可能用联征方面的数据,有的可能有四种工具中的一样,或者两样,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别的银行有四种工具这么综合齐全的。这样做有一个好处,100个人进来,第一道防线,它会先筛掉20个,剩下80个应该比较好;第二道防线,这四个工具过一遍,它能判断这个客户将来坏账的概率是多少,然后,进入第三道防守门,符合条件的自动放行,不符合条件的自动阻止。我们还专门组织了一个特殊的信用管理的队伍,这些人很有经验,就是10年、20年签下来的案子,坏账率都很低的。所以,这三道门、四个防线组合起来,成为个贷的风险控制系统。

  那么,这个系统防范风险的效果如何呢?举例来说,2007年1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这一年的房贷,我们批准了11092件,大概是540亿元新台币,所有贷款的人,曾有过60天以上迟还款的只有15件,这个低得不能再低了。在15件当中还有4件后来还清了,有两件现在已经还到正常了,还有几件还在我们的催收处理中,只有4件是不好的。所以我们房贷在这个系统上,两年当中坏账率为0.07%,就是说,一万件当中坏账只有7件,真正的损失率是多少呢?负的,为什么?它打呆,我可以去回收的,而且这些我们都已回收了。

  《当代金融家》:你们风险管理主要采用哪种模型?

  姚志平:我们用了好多模型,比如说用了标准的,就是ABC模型我们都有。A模型是进件评分模型,B模型是行为风险模型,C模型是催收模型,这三个我们都有。而且我们台新银行比人家做得好。因为,这些模型全部是我们自己造的,不仅自己造,还能够跟外面的厂商做比赛。怎么比呢,我们曾经造过一个模型叫次贷模型,次贷要预测,它实际上不是预测风险,是预测利润。为什么呢?次贷顾名思义,这个人是高风险的,所以光看风险模型没用的,有一些次贷的人他经常迟延交款,但是他最终会交的,这种人我们赚他的钱,要比正常的人赚得多。因为他迟交,要加收迟交费,都加起来钱就很多了。我们说坏账率是10%,是100个会坏10个,这个当然很高了。但是换句话说还有90个好的,所以风险管理的能力就是你能不能找到这90个好的客户。没有人能全部找到,但是你能不能找到其中的一大部分,这个我们就叫次贷模型。它去预测对次贷的人我能挣他多少钱,风险多少,减下来,就是利润。如果利润高就做,利润低就不做。这个模型很难做的,我们当时请了世界上几个最有名的模型公司,每个公司都写了厚厚的标书送过来,开价一亿、两亿、三亿新台币造这个模型。我们当时准备了300万台币,告诉来投标的这些公司,这有一套数据,你用这个数据造模型。但有一个条件,你们造模型,台新银行自己也会用同样的数据造一个模型,公平比赛。那300万是你的开发费,不管你造得成功不成功,你都可以拿去。如果造完之后,你的模型比我们台新银行造的模型好,而且好到能够达到你要的一亿、两亿、三亿的话,我按价付款。如果你造的模型比我差,你也不好意思来找我。如果你造的模型和我一样好,我为什么给你付款一亿、两亿、三亿?结果台新银行造出的模型最好。

  《当代金融家》:你们用什么办法造出比较好的模型?

  姚志平:我过去就是造模型出身的,而且我做的模型还是蛮有口碑的。一个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数学公式: Y=F(X),一共有三个要素,一个是你的目标Y,一个是函数F,还有一个是预测变量组X。这个F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能变动的,你的技术和本领,最重要的就显示在预测变量X上。能不能造好,就看你有没有一种很强的预测变量,这些年台新银行积累下来一组很强的预测变量组,而且这个已经是在实物上证明是好用的,别家的模型不见得有这个积累和优势。

  《当代金融家》:你觉得零售银行风险管理要抓住哪些方面的问题?

  姚志平:亚洲的银行包括台湾过去的经验真的可以借鉴,我们现在的风险管理,大部分还是经验为主。经验好不好,也好。但是,它是最佳的吗?不见得。最佳的风险管理,是把经验和预测模型结合起来,两个都要。这样的话既可以比过去做得好,又可以比西方做得好。因为西方银行都用模型,少用经验。我去过发达国家的好多银行,他们管风险的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很少有岁数大的。但是,台湾往往是四五十岁有经验的人做风险管理。这两种方法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最佳的是把模型和经验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形成有亚洲特色的风险管理技术。

  《当代金融家》:你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用经验看可以,用模型看它不行?

  姚志平: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真实发生的。2008年9月雷曼兄弟出事后,台湾经济是靠出口的,到11月出口出了问题,失业率也增加了。各个银行全部严防风险。有一家银行,高管高层和那些有经验的人紧急开会,我也在。会上凭过去的经验, 作出一个决定,过去这种风暴都来过几次了,这些人多是做了三四十年的风险管理工作, 经历好几次金融危机了。凭过去的经验,只要这个风暴来,台湾北部信用最好,中部其次,南部最差。决定是什么呢?南部业务砍掉不做了,中部砍它一半,北部增加。幸好我也在场,我说OK,你们的经验也对,不过你不要跟我讲你的结论,你给我数据,给我三天时间,我看了数据再作决定。大家先不要盲目相信以往的经验。我用三天时间仔细查看了数据,然后得出了相反的结果,连他们自己都抽了一口冷气,通过数据看出来的原来是这个样子?

  《当代金融家》:你从数据里看出了什么问题?

  姚志平:这家银行的所有数据都在,我告诉他们,如果看账上全部进来的客户,你们说的一点没错。北部的坏账率最低,中部其次,南部最高。所以你们的经验是对的。但是你们这个决策是错的,为什么呢,因为在账上的人,有一些是很多年以前进来的,有些是最近几年进来的,如果你看最近几年进来的,用新做的这一套模型来检验,正好倒过来,南部的坏账率最低,中部其次,北部稍微坏一点,也没有坏到哪里去。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这几年,这家银行重点查找不守信用的人,当时所有账上的不守信用的人不是南部最多吗,模型就在预测这些南部不守信用的人,所以这个模型的秘密武器发挥作用了。这是现实的例子,但是它的意义很重大,你如果照过去经验做的话,正好是把最坏的当做最好的,把最好的地方关掉了,把坏的地方打开了,一年以后怎么样,坏账率不是高得一塌糊涂吗?

  我是用数据和模型说服他们。从这之后的两年,我们风险管理一直是比较强势。为什么呢, 我们不用争论,什么东西都拿数据说话,用经验和数据共同作结论。这个例子很强烈的说明,你光用经验,不用数据不是最好的方法,而将经验和数据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风险管理办法。

(责任编辑:陈大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姚志平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