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 > 搜狐银行 > 银行理财

“变相贷款”回归 信托贷款理财提前终止涌现

  2月9日,招商银行发布公告: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497号理财计划(产品代码4245)提前返还20%本金及相应收益。

  这已经是自今年2月以来,招商银行发布的第6份类似声明。而据记者粗略统计,这大概也是招行自去年9月16日央行开始降息以来,发布的提前终止或者部分归还本金和收益的第205份声明。

  其实,招行只是这个市场的一个显影,而非个案。遭遇同样命运的还包括多家曾在信托资产理财方面驰骋的银行。中信、建行、北京银行等,均有类似情况,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相关理财专家认为,降息、银行信贷规模控制取消等,是造成此种“提早终止”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这种现象延续所引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1月份信贷增长的冲高包含了很多“变相贷款”的回归。

  提前还款或终止

  从去年9月份央行首度降息开始,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如火如荼的势头开始扭转。

  由于降息后融资成本降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提前部分还款或者全部提前终止开始明显增多。

  根据招行公告统计显示:去年降息前的7月份招行的信贷资产理财计划有2款提前终止,8月份仅有1款。但是,从9月份开始这个数字迅速升为14,10月份为7款。

  是年11月份,另一项重要政策的出台,让整个信托贷款类理财市场遭遇垂直打击。央行明确宣布取消信贷规模控制,并鼓励商业银行放贷支持内需。自此,信贷资产理财计划提前部分还款或者提前终止的骤然猛增。

  招行的公告显示,2008年11月份招行发布了约54份信贷资产理财计划提前终止或部分提前还款的声明,其中42款产品为提前终止清算。12月份,发布类似声明为81份,其中54款产品为提前终止清算。今年1月份,提前部分还款或全部终止清算的声明为43份,2月份发布了6份类似声明,其中5款产品为提前终止清算。

  粗略统计,从去年9月份至今已经有约205份关于信贷资产理财计划被提前终止或者提前部分归还本金和收益的声明。

  实际上,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的命运与市场的融资需求、信贷政策、市场环境息息相关。

  从2008年迄今,理财市场可以说几经跌宕起伏、风云变幻,已是今非昔比。

  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受股市暴涨影响,打新股类理财产品曾经盛极一时,而同期,受央行持续加息影响,货币市场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各种投资于货币市场的债券类理财产品亦风光一时。

  但随着下半年股市的低靡振荡,另一支理财力量开始大行其道,广受投资者欢迎,这就是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

  结盟于信托公司,这一产品以其高收益率博得了银行、投资者、融资方等“三方共赏”。

  其背景是:自去年1月份开始,银行高达8000多亿元的当月新增贷款,让监管层开始转为更加从紧的信贷规模控制,对贷款规模的控制从按季调控转为按月调控。银行信贷规模有限,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

  在此情景下,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作为“一种变相融资方式”,迅速风靡。这样既不占用银行的信贷规模,又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且维护了存款客户。而不少银行除了“把无法满足的新增的贷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外,更多则是把“部分优质存量贷款的一部分期限或者全部剩余期限”转成理财产品。

  在央行9月份降息之前,这样的产品以其高收益率博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一般一年期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的年收益在5%-7%之间,甚至高的达到8%以上。而对于融资方而言,其融资成本与贷款基本无异,可以理解为银行将贷款的收益部分转嫁给了投资者和信托公司。

  “变相贷款”回归

  但同样,需要看到的是,近期提前终止的大量增多,一方面暴露了企业对资金成本的敏感程度,另一方面则是1月贷款规模猛增中可能包含了此前“变相贷款”的回归。

  商业银行人士称:“提前终止理财合约,一方面是企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是银行的选择。”

  从企业来说,融资成本的骤降是企业选择终止理财计划的主要原因。按照去年的贷款利率执行情况,1年期信托贷款理财企业所支付的年成本约为7%-9%。而5次降息后,1年期的贷款利率约为4.86%-5.4%,6个月的票据贴现利率月息仅为1.2‰-1.6‰,成本前后相差悬殊。

  为此,不少企业选择提前终止理财计划,而借新的贷款或者做短期票据融资。

  另外,从银行来说,随着贷款规模的放开,银行亦不再具有积极性将优质贷款转为理财产品。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说:“那样银行要让渡大部分的收益给投资者,主要是出于维护客户的需要。而银行做成理财产品后,收益率仅剩管理费用等,收益只有1%-2%。”

  这样情况下,银行有更大的积极性将原来“腾笼换鸟”到表外的理财产品重新还原为贷款。

  商业银行人士透露,此前为了控制风险,不少银行做的都是存量贷款的“理财化”,而新增的贷款需求做成“理财产品”的相对较少,原因之一在于新贷款的风险审批程序复杂,理财部门的操作难度加大。

  由此,本次提前还贷除了客户需求外,银行的积极性亦不可小觑。

  某大型银行人士说:“从11月份贷款规模放松后,银行的贷款要冲规模,压力非常大,将理财产品表外移到表内,是选择之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享此待遇。

  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必须在理财条款中约定有提前终止条款或者提前还贷的才可以,否则客户只能选择到期清偿。

  但需要看到的是,尽管无法统计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中有多少重新申请了新的银行贷款,但1月份猛增的贷款中实际释放了之前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贷款的“理财产品”的规模。

  理财产品的滑落

  多家商业银行人士表示,货币环境和信贷环境的变化,使银行的理财市场正在度过一个艰难的低迷期。

  目前,曾经火爆过的打新股类理财产品和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都已经风光不再。而在谨慎的风险投资倾向下,银行零星推出的多是与货币市场相关的债券类投资组合。但其销售并不见好。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李要深说,票据市场利率的下降已经明显地反映在了理财市场上。与企业获得较大套利空间相比,投资此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正在逐步下降。截至2009年2月9日,2月份已经发行了4款票据融资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1.9%;而1月份24款公布了预期收益的同类产品的平均年收益率为2.4%。可见短短一个月,随着贴现市场利率的下降,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也非常明显。

  而商业银行人士则称,从目前的银行间货币市场短期债券类的收益来看,即使是1.9%的收益率,恐怕也已经在实际上“不仅仅是单纯投资货币市场所得,而是加入了银行的其他资金池的收益”。目前,央行的3个月期央票收益率已经跌至0.9650%。

  市场普遍预计贴现利率会随着银行积极“投身”票据融资而继续下降,因此票据融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空间也越来越小,估计这也是此类理财产品发行大幅下挫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要深认为,实际上银行理财市场已在2008年暂时谢幕。

  据其所在研究所统计,2008年,50家中资银行类机构与10家外资银行总共发行了5833款理财产品,估计全年总体规模应该在2.5万亿以上。但2009年伊始,银行理财市场却没有迎来“开门红”:受临近春节和春节长假的影响,2009年1月份,23家中资银行与6家外资银行仅发行了208款理财产品,明显低于2008年2月份262款的水平。

  其实,受到金融危机和宏观政策调整的影响,2008年8月份之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就开始逐月下降,抛开春节因素的影响,今年1月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发行下滑。

(责任编辑:陈大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