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中国卖什么,什么跌”,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定价权对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中国钢铁业同样梦想着国际定价的话语权,一年一度的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谈判就是近几年中国钢铁业争夺话语权的主攻方向。
几年来的谈判结果表明,中国钢铁业虽然占据全球粗钢产量的1/3强,但远没有获得与此相对应的定价话语权。有人把原因归结为我国钢铁业的集中度太低;有人提出我们要大力加强对海外矿石企业的投资,扩大话语权。这两个观点应该都对,我国政府也在这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钢铁产业政策与措施。可是,假如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不存在,我们就可如愿获得定价权吗?我的观点是:仍远远不能。媒体报道常常以为是中国钢铁业同日、韩钢铁企业争夺定价权,我说:不,日韩钢铁企业同样没有获得定价权,定价权真正掌握在美、欧金融寡头手里。
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钢铁市场价格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涨大跌。这种大涨大跌是供求关系的剧变引起的吗?分析表明,供求关系不足以引起大涨大跌,2008年上半年钢材价格的大涨根本不存在需求的支撑,纯粹是由于现货市场铁矿石、焦炭价格的大幅上涨引起;而奥运会之后的钢价大跌某种程度是由于需求萎缩而引起,但其中也伴随着铁矿石、焦炭价格的大幅下跌。
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钢价综合周指数(MyspiC指数)与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周平均值)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与美元指数(周平均值)则是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事情真有那么巧吗?
在钢价大涨大跌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业受到了极大冲击,由去年上半年盈利大幅增长突然转为第四季度全行业大幅亏损。这就是定价权丧失下的产业发展悲剧。
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日趋融合的形势下,金融市场对商品定价权的控制不断强化。为争夺定价权,中国迫切需要商品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大力发展。中国钢材期货市场的推出与发展,不仅仅是为钢铁企业、钢材经销商与最终用户提供一个规避价格风险、套期保值的场所,而且更主要是争夺定价权的有力武器,包括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定价权。
历次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谈判代表团明显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市场研究团队的支持。反观三大铁矿石巨头,他们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国钢铁下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更不用说对中国钢铁市场的分析研究;他们对世界经济、美元汇率、相关商品价格走势的把握更是我们无法比拟。也就是说,中国代表团的谈判力量根本无法与三大铁矿石巨头相提并论,谈判结果怎样也就自然明了。
钢材期货市场的推出、发展对钢铁市场研究力量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产业经济以及金融研究力量的成长一样。制约中国钢铁产业未来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不是产业集中度问题、不是落后产能的淘汰问题,甚至也不是产品的技术先进问题,而是软科学研究力量能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没有比肩世界的钢铁软科学研究力量,钢材定价权就不可能获得。(作者系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