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投资理财昂昂然加盟其中,中国百姓开门"八件事",让钱生钱成为百姓热门话题。理财心态成熟稳定了,股票升了不狂喜,股票跌了不心惊。理财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从摊派到抢购理财意识觉醒
单位从工资里扣10元买国库券,小孩到处抓老鼠拿尾巴去换5分钱,人们不是从银行贷款而是从单位的"储金会"借钱……30年前的这些"理财"方式,您还记得吗?
改革开放前,人人日子过得紧巴巴,那时谈理财也就成为奢望,倒是人们被动地接受了单位摊派的不少任务。
再后来,买国债、买基金也开始排队了。前些年,如果一大早银行门口排起长队,那肯定是有国债要发行或是基金开始申购。
基金最火的时候,销售速度惊人。市民李立说,2006年的一天,有个80亿元发行规模的基金从早上9点30分开始申购,他是10点到达银行准备申购,但被告知基金已达申购上限。李先生只好失望而归。
广东工行个人金融业务部总经理陈昌儿说,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A股市场出现了一轮牛市行情,基金理财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大多数人的理财意识开始觉醒。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居民为保持资产的保值增值,理财需求加速升温。
处变不惊理财心态日益成熟
经历了前一轮股市的波动,市民的理财心态变得更加成熟。在股市大跌的时候,还能看见一些老头老太太在证券营业厅里打牌。
市民王登先生说,2004年他第一次开始炒股,妈妈对股市的涨跌很是紧张,只要看到有停牌的,第二天就打电话来问情况;如今是心态平和,经常是过了一两个月,才突然说一句,好像你买的股票又跌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股市低迷的时候,银行理财、保险理财却成了今年以来的热门话题。一方面是由于资金的避险需求,资金流向收益相对稳定的理财产品。如部分新型保险产品除了具备保障功能外,还具备一定的投资理财功能。
广东省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说,投资型保险业务成为推动广东乃至全国人身险业务发展的主要动力。2008年上半年,广东保费收入526.1亿元,同比增长68.9%,增速创下近16年来新高;其中人身险415.8亿元,同比增长92.6%。
另一方面,部分市民的投资理念发生变化,开始选择长期持有投资产品。由于股市冷清,与资本市场挂钩的投资连结保险已经"受害不浅",但广东大多数投资者还是选择了继续持有,并没有出现像前几年那样的"退保潮"。
廖先生2007年7月投入20万元购买投连险,如今资金已经缩水5万元,但他并没有选择退保。他说,如投连险是一款适合长线投资的产品,现在选择退保损失更大,相信长期持有会获得合理的收益。
理财手段多元化忌"唯财是理"
说到理财,人们的眼光不再局限于银行储蓄。
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银行保险部总经理唐威分析认为,近年来,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增加了其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也反过来促进了理财产品的供应,目前我国的理财品种主要包括存款、债券、基金、股票、保险、信托、期货等几大类。
市民王登说,小孩抓老鼠尾巴换钱的"理财"方式,已经成为历史了。1990年小学毕业时,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存款是12.35元。但是如今小孩手里的资金,几百上千并不算多。看中其中的商机,不少商业银行专门推出了儿童教育储蓄,一些银行还专门发行了儿童信用卡。
钱不存、或是少存银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50多岁的陈先生喜欢收藏书画、古董,他认为,钱不要存在银行里,理财要与兴趣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获得心理上的享受。
市民钟女士说:过去我们收藏,邮票呀、火花呀,玩的就是收藏,趣味盎然。如今一些人收藏,变成了单纯的投资理财,光盯着藏品价格升跌,"潜力"大小,迷失了收藏的本意,销蚀了生活乐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全民理财是好事,但不能"唯财是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