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理财-搜狐网站
理财频道 > 搜狐保险 > 保险理财

存单变保单 小心银行员工借新型理财产品卖保险

  本以为自己的7万元养老钱会安然躺在银行“吃”利息,去取钱时却被告知:这钱已全部买了保险,提前取出不仅不能保本,而且还需要承担7000多元的损失。

  日前,家住郫县的王先生就遭遇了这样一起存单变保单的蹊跷事。

“当初以为是购买银行的新型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产品,谁知道是买保险!”说起这事,王先生至今还懊悔不已。

  而据记者了解,王先生的遭遇在成都绝非个案。就在上周,本报金融工作室的热线电话80826268还接到了几起类似的投诉,纷纷反映在银行“错”买了保险产品。

  资料显示,目前银行网点已成为保险产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简称“银保”),保险公司三分之一的业务收入来自银保。面对琳琅满目的银行保险产品,消费者究竟该如何选择?怎样才能避免保单变存单的不愉快事情发生?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市民投诉 稀里糊涂7万元存单变保单 王先生说,去年10月,他本打算将已到期的7万元钱取出,转存到家门口的银行,计划存3年或5年定期。

  “可银行工作人员说把钱用来买一种理财产品,利息更高,也很安全,我就在她的指导下,在一些单据上签了字。当时约定,存期是5年。”王先生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况。今年1月初,因为家里急着用钱,王先生拿着存折到银行取钱,却被工作人员告知:7万元钱已经全部用来购买人寿保险,银行里取不出一分钱,如要退保则需承担7000元左右的损失。

  “我们夫妻现在都没有工作,一对子女还在读书,一家人都是靠低保生活。7万元可是我们的养老钱!”王先生认为,是因为银行员工未向其解释清楚银行存款与保险产品的区别、未对其进行保险产品的风险提示,自己才“稀里糊涂”签了字,使定期存单变成了不能随时支取的保单。

  “这中间肯定有误会”,该银行有关负责人在获悉情况后表示,王先生购买的其实是一种叫做万能寿险的新型保险产品,由于柜面人员工作繁忙,可能存在解释不到位的情况。在与保险公司协商后,银行决定将保费全额退还给王先生。

  全额退回保费,王先生无疑是幸运的,但王先生的遭遇绝非个案,就在上周,记者又陆续接到了两起类似的投诉,都是关于在银行买“错”保险的。 记者调查

  存单变保单谁之过?

  存单变保单,究竟是谁之过?一些市民反映,错买保单是受到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误导。市民之所以对自己购买的产品不了解,与销售人员在推销过程中含糊其辞,有意识回避“银保产品是保险公司提供的,银行只是代售”不无关系。

  调查结果喜忧参半 针对读者的投诉,1月8日~9日这两天,记者分别前往数家银行进行暗访,结果是喜忧参半。 调查一 时间:1月8日

  地点:王府井附近的农行

  记者评价:解释到位、客观

  在位于总府路、红星路的几家银行,记者询问万能险的相关情况,发现总体情况较好,对于记者提问,银行工作人员均能做出准确客观的回答。这天下午1:30,在位于王府井附近的农业银行,记者以帮母亲咨询相关产品为由,就一款由中德安联推出的“福佑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向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工作人员在获知记者母亲的相关情况(52岁,有15万元闲钱准备投资)后,详细给记者分析了该款保险的利弊:“有利的一方面是,该产品具有一定理财功能,又具有一定保障;但不利的一面是,流动性差,至少存5年以上才能见效……”最后,工作人员诚恳地表示,“该产品虽好,但如果你妈妈需要随时用钱,就不建议购买该产品,因为可能遭受较大损失。如果有需要,建议购买银行的其他理财产品。”在红星路的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网点,银行工作人员也做了类似的提醒,总体感觉是工作人员比较专业,解释比较到位、客观。

  调查二 时间:1月9日 地点:双楠片区某银行

  记者评价:含糊其辞,片面强调高收益

  1月9日,在位于双楠的某家银行,记者在咨询一款分红产品时,却发现销售人员在推销过程中存在含糊其辞的情况。在采访中,销售人员反复强调的是该产品的理财、收益,不断拿出银行利率进行比较,试图说明高收益;相反对于可能给购买人带来很大损失的“提前支取要付费”,一般都是轻描淡写带过,“最好别提前取”。如果对产品没有更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这样咨询后,市民很容易落入高收益的陷阱里。

  错买保险多在去年11月前通过调查记者发现,总体来看,目前成都市区银保销售总体情况较好,但仍不排除极个别网点人员存在误导情况。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银保产品的发展总体健康,与去年监管部门的相关措施不无关系。去年7月,保监会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规定,2006年10月31日以后,凡在银行网点销售投资连结险、万能险产品及监管机构指定的其他类保险产品的银行代理销售人员,均须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以前,银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自身素质原因,难免存在误导,不过去年11月起持证上岗,销售人员的素质已大大提高。”

  记者同时发现,多数投诉的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间都是在去年11月以前,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深度关注 银行、保险缘何热衷卖“银保”

  来自四川省保险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10月,成都市场上,12家寿险公司实现业务收入57.28亿元,同比增长37.71%,其中通过银行、邮政等代理渠道销售21.39亿元,同比增长143.37%,银保(包括邮政)收入占整个保险公司收入的37.3%,银保与个人代理、团体业务一道,在保险公司收入中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银行为什么爱卖保险

  业内人士介绍,商业银行近几年对中间业务的重视是促使银保业务大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银行利润点开始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向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益的中间业务转移,银行越来越重视代理保险业务。银行开展银保业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网点、客户的优势,更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银行销售保险收益比贷款略高,而放贷的风险还要高得多。

  目前,除存贷款等业务外,中间业务也是银行的一项重要收入,大概能占到很多银行收入的一半。而中间业务的收入中,大约有20%~40%是销售银保产品获得。

  保险为何爱在银行卖

  银保产品一直是各家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保险公司同样下大力气推销银保,是不是银保的利润很高呢?据了解,由于给银行的返点很高,其实银保的利润很低。那为何还要如此卖力呢?某保险公司负责人的回答颇具代表性:“利润虽然低,但毕竟还是有利润。而且银保大多是趸缴(一次性缴款),能给保险公司带来较大的现金流。”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场上银保占收入比超过60%的保险公司有四家之多,这些公司全是近几年才进入成都的新公司,其中有两家公司银保占收入比甚至超过80%。对于那些刚进入成都市场,急于扩大保费规模的新兴保险公司而言,银保渠道已成为保险公司迅速扩张的“杀手锏”。

  算账 银保产品收益一定高过储蓄? “最低保底收益2.5%,免利息税 !”银保产品大多会醒目地标明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还要高的年收益率。

  银保产品收益就一定高过储蓄吗?其实不尽然。我们以目前销售得最好的一类银保产品--万能险为例来说明。 两大功能看上去很美

  万能险究竟是怎样一款产品?收益率到底有多高?

  据业内人士介绍,万能寿险是一种融入了理财功能的新型人寿保险,投资者相当于开立了两个账户:投资账户(即个人账户)和保障账户,既有一定保障功能(目前主要是身故和全残保障),又具备一定的理财功能。目前,多数保险公司都将其“理财保底收益”作为一大卖点,如某款万能寿险,承诺个人账户在前5年的保底收益不低于2.5%(复利,无利息税),5年后不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加上0.5%。如果被保险人在第5个保单年度内依然存活,还将得到当时账户价值的5%作为特别奖励,并加入到个人账户中。乍一看,抛开保障不说,收益也大大高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

  初始费较高5年后方能获利 不过,专业人士表示,目前很多投保人对万能险了解不全面,如果太关注收益,尤其是短期收益,就要失望了。

  购买万能险需要缴纳不菲的初始费用(包括保险费、账户管理费等所谓的前端费用),这个费用比例根据各公司不等,最高的高达10%(见附表),扣除初始费用后,剩下的资金进入投资账户。而所谓万能险的年收益率,实际是指投资账户(个人账户)中资金的年收益率,而非所缴保费的收益率。

  以上述万能寿险为例,如一次性缴纳保费1万元,其中7.5%即750元将作为初始费用(包括保险费、账户管理费等所谓的前端费用),用于支付保险公司的运作成本等,剩下的9250元才进入个人账户用于理财。按照承诺的收益率2.5%(复利)计算,5年后个人账户累计金额为10465元,加上5%的“特别奖金”即523元,5年收益988元。

  如果把这1万元存入银行,按5年期税后利率3.312%计算,到期收益1656元,比上述收益高668元。(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根据最低保底收益计算的结果,万能险的收益跟运作情况有关,目前由于股市较好,万能险的收益大多在3.5%左右。)

  正因为此,理财师一般认为投资万能险必须坚持至少5年以上才能获利。不过,随着投资期限延长,比如10年,投资万能险的收益一般明显超过银行储蓄。 提醒

  莫签“糊涂”字 “市民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莫乱签字。”业内人士提醒市民,进行理财要理智,特别是对一些收益高的银保产品,更应该明明白白消费。

  实际上,银保产品与储蓄有着天壤之别。银行储蓄可以随存随取,而银保产品如果在合同期内退保的话,投保人不可能拿到全部的保费,投资的本金将有较大的损失;其次,在银行储蓄中,金额包括本金和利息,它是确定的;而银保产品收益则随着具体运作情况而定,收益时高时低,是不确定的。业内人士坦言,购买保险产品时应着重了解保险功能,不应该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国债进行简单比较,更不能因为是在银行买的,就把保险产品看成是银行储蓄的替代品。

(责任编辑:陈大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银保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